4月19日晚,我中心学术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魏后凯教授在研究生院教学楼120教室,就新时期中国城镇化的战略转型举行了讲座。
讲座从六个方面介绍了新时期中国城镇化战略转型的有关情况。
一是城镇化的含义以及当前的背景。指出城镇化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城镇化能够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创新、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居民收入,具有综合收益,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速度必须适度,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阶段、人口和就业吸纳能力、城镇公共设施容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二是介绍了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与有关评价。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2.57%,但这是不完全城镇化,是速度快、质量低、不协调的城镇化。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普遍存在“重速度、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重生产、轻生活”、“重经济、轻社会”、“重开发、轻保护”等问题,城乡差距大、东西部差距大、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不协调的问题突出。
三是指出当前推进城镇化重在提高质量。在今后一个时期(在2050年之前),中国仍将处以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但相比较而言,城镇化率每年提高的速度将有所减弱。在这一时期,我们要从单纯追求速度向提升质量转向,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从城乡分割型向城乡融合型发展;要着力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减少城镇化的推进成本,构建融合共享的城乡关系;关键是提升城市品质和文化特色。
四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要从规模格局、空间格局、产业格局、安全格局、支撑格局等方面改善我国的城市化格局,重点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要按照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三个层次和四纵四横的网络开发布局构建我国多中心的城市群。针对我国目前大城市急剧膨胀,中小城镇萎缩的局面,要重点抓好大都市区和城市群,走高端化和服务化的道路,同时抓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走专业化和特色化的道路。
五是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是一种非市民化的城镇化,从现在到2030年,预计全国约有3.5亿农业转移人口需要实现市民化,这是一项长期化的艰巨任务,需要建立中央、地方、农民、社会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成本分担机制。我们要采取农民自主、市场化手段和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农民市民化。
六是推进城镇化,要坚持四化同步。我们要吸取珠三角、长三角的教训,不能再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我们要避开全域城镇化的认识误区,坚持城乡差异,坚持新型工业化是支撑、新型城镇化是载体、农业现代化化是基础和前提、信息化是手段;在四化同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城镇化。
魏后凯教授的讲座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事实依据充分,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现场气氛十分活跃,2011、2012级MPA的同学们踊跃提问。魏后凯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如何消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如何看待部分地区土地换保障的探索和如何控制特大城市的规模等问题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