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新闻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透露,近年来有关接诉即办改革的经验研究成果丰硕,包括9篇中文部分的研究成果和11篇英文部分的研究成果,拟在本届接诉即办改革论坛上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首都发展和治理关乎“国之大者”。建设好、治理好北京,不断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探索总结超大城市治理经验,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国际意义。
北京既有超大城市的中国之特,又有城市治理的世界之同。在治理议题之变、治理手段之变的背景下,面对为谁治理、如何治理、靠谁治理的“城市治理三问”,北京坚持人民至上,共创美好生活的目标,持续推进接诉即办改革,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场景和实践资源。
在理论界与实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有关接诉即办改革的经验研究成果丰硕。现在由我向大家介绍本届接诉即办改革论坛拟发布的研究成果及相关工作情况。
目前,已形成一批理论研究成果,拟在论坛上发布,包括中文理论研究成果和英文理论研究成果。
中文部分的研究成果有9篇。主要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新时代城市治理现代化,总结提炼接诉即办改革经验,为党的创新理论作贡献。这些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北京市委党校等机构的9个研究团队完成。从中国城市治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改革、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继承发展、“人感城市”构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治理实践中的人民监督作用、市域社会治理、数智化建设发展、城市基层韧性提升等角度,对接诉即办的改革创新实践与发展进行了多层次、多领域、多视角、多学科的研究分析。
英文部分的研究成果有11篇。重点立足接诉即办改革创新实践,以小切口视角与国际化学术话语体系相结合,面向世界讲好“中国之治”的北京故事。其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委党校等机构的10个项目组,分别从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及其现代化探索、民主监督、政民互动、科层理性、基层治理、敏捷治理、韧性治理、人感城市、智慧城市、文化协调、社会治理共同体等角度,介绍接诉即办改革的北京经验、开展国际对话。
记者提问
记者:刚刚张树华所长介绍本次论坛发布研究成果情况,近年来围绕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开展研究的总体情况如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
习近平总书记就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作好新时代首都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论述,是我们开展北京接诉即办改革研究的问题起点、理论遵循和目标指引。北京接诉即办改革为我们回答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命题,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高点和治理创新实践亮点提供了丰富场景和资源。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各方围绕不断深化接诉即办研究积极“出题”。自2022年开始,北京市社科联、社科规划办创新设立了接诉即办改革理论研究专项,委托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持续深入开展研究。同时,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也充分发挥专家资源优势,积极进行学理化研究。
第二,各方围绕不断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研究积极“破题”“解题”。在各项目组跨学科、跨场景的协同努力下,首轮研究成果形成了《接诉即办理论研究成果汇编》,在2022年接诉即办改革论坛上,作为论坛重大标志性成果正式发布,将接诉即办改革理论研究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其中,作为论坛共同主办方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围绕以接诉即办改革牵引推进以市民诉求驱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开展了深入研究,形成了题为“坚持人民至上 共创美好生活”的论坛主报告,系统梳理改革进程、提炼创新实践、总结经验启示。
第三,今后,各方将围绕不断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研究积极“答题”。近年来,我们和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北京市社科联社科规划办及相关项目组通力合作,推进理论研究合作常态化机制化长效化。在新时代新条件下形成高效、立体、集成的科研组织机制和知识生产链条,力图推出更多原创性、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和知识产品。
我们相信,在理论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我们将会为北京接诉即办改革理论研究、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贡献出更多中国自主的、生动的、鲜活的理论、实践、经验、知识和方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