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要闻
  • 预告通知
  • 专家观点
  • 学术活动
  • 研究成果
  • 课程班
  •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张树华:以高质量成果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

    发布时间:2021-02-04 来源: 浏览次数:

    张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副主编;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第十三届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副主席,第十六届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1990年国家公派赴莫斯科大学社会学系,1994年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世界政治、比较政治、苏联-俄罗斯问题、民主化问题和功勋荣誉制度。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进一步分化重组,各种政治思潮风起云涌,政治局势跌宕起伏,世界进入动荡、变革与深度调整期。新时代中国政治学,一方面需要精准把握冷战后世界政治演变的总体特征与基本逻辑,进一步找准自身的时代定位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需要紧跟时代脚步,呼应人民期待,自主自为自强,通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在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实现思想突破与学术超越,加快构建起中国特色政治学知识体系和教学研究体系,切实增强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时不我待,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体系。世界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颠覆了世界多数人对西方政治的传统认知,也冲击着百年来一直环绕在“山巅之城”的西方思想体系和学术体系。当下西方一直奉若神明的传统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理念、逻辑已经无法解释“西方之乱”,更无力回答“世界怎么了”“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西方社会科学研究范式陷入逻辑悖论而不能自拔,西方政治学、经济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一些教科书不能不改写或重编。

    每一次世界历史的跌宕起伏,都有其深刻的政治根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突破与超越?如何认识世界的变革与调整?回答好上述时代性命题,是中国社会科学界的责任。

    总结提炼中华政治思想的精华,汲取中国政治智慧。建设新时代中国政治学,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为前进方向,牢牢把握中国政治学的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创造性,把中国政治思想、中国政治观念、中国政治实践、中国政治智慧等融会贯通。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基础和出发点。坚持古为今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科学阐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渊源和嬗变,准确解读中华政治文明的精髓和内涵,凝练中华政治文明独特的标识性概念和表达方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珍惜和开拓当代中国政治宝库,凝练思想,升华理论,提升学术。19世纪中叶以降,随着封建王朝的衰落和殖民者的入侵,西方的政治、文化被作为先进的知识引入中国,政治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进入中国大学课堂。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政治运动,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政治探索。100年间,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独特而宝贵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这些光辉的历史都是政治学研究无尽的宝藏。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国之大局、紧扣国之大要、关注国之大事、研究国之大计。我们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传递新时代的关切,呼应群众的所需所想。这是新时代对我们政治学学术共同体的要求,也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待。我们要树立团队意识,发挥社科院所的集体优势,变“指头”为“拳头”,力戒零敲碎打,避免散兵游勇,善于将规模优势转化为研究优势,积极组织科研攻关,发挥高端智库群的作用,推出更多更好的集成性原创性成果。

    自主自为自强,以高质量成果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新中国70多年的建设实践成就辉煌,冲破了西方世界固守的理论教条和逻辑束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建设经验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门,开辟了一条通过政治创新超越西方模式禁锢的道路,为推动国家全面发展提供了崭新的逻辑框架和价值遵循。

    当下,中国实践积累起的治理成效与经验已经相对成熟,中国政治学人要在努力破除西方话语逻辑陷阱的基础之上,突破有着基因缺陷的西式制度模式的天花板,实现政治学理论和话语体系的有效突破。而目前这方面的尝试,已经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和“如何做”的问题。

    我们应该有所创新,跟上实践和时代发展的步伐,努力提炼中国政治的发展经验,弄清和讲明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道理、学理和哲理。通过比较借鉴,吸收,人类文明和世界政治学的优秀成果,力戒全盘照搬、过度西化,努力增强中国政治学的自主性和原创性。我们应提升格局,放宽视野,自觉打破学科壁垒和门派界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推动学科融合,创新研究方法,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的必由之路。

    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上一篇: 张树华:敢于突破美式“民主自由”的话术

    下一篇:郑建君、赵东东:政治信任与中国公民选举参与的影响关系——基于参与意愿与社会公平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