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要闻
  • 预告通知
  • 专家观点
  • 学术活动
  • 研究成果
  • 课程班
  •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张树华:开辟新时代政治学研究新境界

    发布时间:2022-02-08 来源:z中国社会科学网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

    张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时代中国政治学,一方面须精准把握冷战后世界政治演变总体特征与基本逻辑,进一步找准自身时代定位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须紧跟时代脚步,回应人民期待,在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实现基础理论创新与实践超越,加强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构建研究和阐释新路径,加快构建起中国特色政治学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切实增强中国政治学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破解西式自由民主逻辑悖论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世界格局变化,也正进行着中国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如何认识世界的变革与调整?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突破与发展?如何把握中国学术的历史坐标与发展方向?回答好这些时代命题,中国政治学界责无旁贷。

    第一,科学认识当代世界格局演变特征与基本逻辑。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更加凸显了解答“西方之乱”“中国之治”命题的迫切性。一方面,西方阵营凸显“体制失灵”“政治失能”。冷战结束后,西方学术界和智库弹冠相庆,世界迎来以“自由民主、自由市场”为标识的西方模式主导的“后冷战时代”。然而,西方资本的全球化和民主化改造,并没有给国际社会带来“普世幸福”,反而给世界带来暴恐和动荡。21世纪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恐怖主义在中东等地区蔓延,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及排外主义思潮不断涌现,导致国际政治关系也愈发紧张,世界政治生态陷入混乱、失序。

    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天平倒向非西方经济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2001年开始,新兴经济体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超过了发达经济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性事件。2012年,新兴经济体对全球GDP总量的贡献超过50%,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据世界银行统计,2016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近60%,而发达经济体已经退到40%左右。近5年来,中国对全球GDP增量的贡献均超过30%。当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引发国际学术界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

    在“东升西降”、资本主义困境与社会主义思想复兴等国际政治背景下,世界各国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的较量更为激烈。国际形势新变局在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我们突破西方价值体系禁锢、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带来机遇。“中国之治”绽放光彩,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正当其时。

    第二,辨清西方自由民主模式基因缺陷和逻辑陷阱。民主是西方政治学的核心命题和基本逻辑。西方自由民主模式先天性缺陷导致西式民主在实践中的变异。近年来,西方国家的民粹主义、种族主义等引发的社会矛盾频发,暴露出西方自由民主模式固有的基因缺陷及其现实困境。

    西方传统自由思想逐步异化,衍生出一种偏执的“绝对自由”。西方的民主思想逐步简单化为选票至上。民主被工具化,多数普通民众被少数政客操纵意识、把控命运。这促使中国政治学者开始转换视角,细致地观察和把脉西方政治乱象和民主病态,如民主泡沫、民主撕裂、民主赤字、民主透支等。而西式民主异化变质进一步加剧了政治对抗与衰败。正是变质的“民主”催生了民粹主义思潮,而极端主义泛滥反过来又加剧民主透支与人权状况恶化,国家内部决策混乱、相互掣肘,进而陷入政治恶性循环。如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事件,深刻暴露了西方自由民主模式缺陷。

    弄清民主与人权的内涵,看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和宪政民主背后的逻辑陷阱。西方政治乱象和困局引起世界范围内对自由民主的反思,引发对西方民主普世论、永恒论的质疑。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蓄意在国际社会“倾销民主”,借推广“自由、民主、人权”等口号,在他国策动街头政治。然而,这种“倾销”和“策动”行为并没能给对象国带去所谓的“民主”。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政治生态恶化,政党撕裂、政治对抗成为常态。可见,民主普世论及推行逻辑是西方国家政治生态失序的思想根源。如今,西方民主制度陷入多重困境,这为国际政治学界提供了鲜活研究素材,也为中国政治学界深入比较研究东西方制度提供了时机。

    第三,“中国之治”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最伟大而成功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拓宽了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同时也为非西方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可资借鉴的发展经验。7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进程持续而稳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了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中国以全面的政治发展理念,实现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协调性。

    中国成功的密码是科学地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开辟了世界历史上一条独具特色而卓有成效的发展之路。中国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重新定义了“国家”“政党”“民主”“人权”等政治学基本概念。“中国之治”彰显了巨大制度优势,成功地突破了西方学术范式和话语霸权,提高了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治理保障。

    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深刻凝练了由一国“全面发展”到各国“共同发展”的制度逻辑和发展理念。国际社会正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挑战,破解这“四大赤字”需秉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理念,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实现世界长久和平和共同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之治”的历史性成就,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谱写的壮丽诗篇,也是为人类文明贡献的鸿篇巨制。中国的发展,有利于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使世界文明百花园更加多姿多彩。

    总之,新时代中国政治学,须在科学认识冷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特征与逻辑中找准自我定位与方向,在辨清西式自由民主模式基因缺陷和逻辑陷阱中树立中国学术自信与自觉。同时,坚持“中国之治”不动摇,紧跟时代脚步,通过理论创新与实践超越,提炼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实现中国政治学话语建构。

    话语体系的基础是学术体系

    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冲击着西方传统思想体系和学术体系。当下西方政治学与经济学理论已无法解释“西方之乱”,更无力回答“世界怎么了”“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新中国70多年建设实践的辉煌成就,冲破了西方固有的理论范式和逻辑束缚,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建设经验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门,开辟了一条通过政治创新超越西方模式禁锢的道路,为推动国家全面发展提供了崭新的逻辑框架和价值遵循。

    中国政治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基础理论创新。一方面,解构西方民主话语霸权。冷战结束后,西方学界以“人类历史即将终结”的妄断,将传统西方制度及价值理念,如民主、自由、人权等定义为人类发展的唯一标准。中国政治学决不能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决不能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须进行理论上的突破。

    中国的政治实践视野开阔,使得研究者能够突破西式民主“一元论”的束缚,在政治全面发展的宽广平台上探讨发扬民主与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而西式民主政治乱象导致世界政治失序。多年来,在金融危机后西方政治生态乱象丛生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与实践为超越西式民主“一元论”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术滋养和现实佐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社会陷入困境,充分暴露了西式民主的弊端和缺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各国政府应对疫情的不同表现,实际上是对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政党的效能及能力差异的全面检验。这些都为中国政治学界破除西式民主崇拜及政治迷思提供了现实佐证和背景资料。

    在话语体系和理论构建中,中国政治学者须坚持全面的政治发展观,突破西式民主“一元论”的束缚,解构西方民主话语霸权,构建中国特色民主话语体系。加强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要把我国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转化为话语优势,并在学术研究上多下功夫,多搞“集成”和“总装”,多搞“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支撑话语体系的基础是学术体系,没有自己的学术体系,就没有话语权。

    另一方面,实现政治学基础理论创新与突破。新中国70多年建设实践的辉煌成就,为中国政治学的自觉、自主、自强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中国的发展也推动着世界潮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积累了独特而宝贵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这些都成为政治学研究无尽的宝藏。

    当前,中国实践积累起的治理成效与经验已相对成熟,中国政治学界在努力破除西方话语逻辑陷阱的基础之上,突破有着基因缺陷的西式民主制度模式的天花板,实现政治学基础理论创新和话语体系的有效突破。目前,这方面的尝试已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和“如何做”的问题。例如,如何破除西式民主崇拜和理论迷思,如何打破西方对民主定义的垄断权,如何解释“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这些都是中国政治学者应着力研究的问题。

    面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政治学研究须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经验的理论阐释,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真正做到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制度建设实践,用中国制度建设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治理成就与经验,用既有创新性又有说服力的学术话语讲好“中国发展”“中国治理”故事。

    在世界大变局、历史大转折的国际背景下,中国政治学者要有眼光、有底气、有自信,及时总结中国经验、提炼中国理念、投身中国实践。通过凝练与总结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实现政治学基础理论创新的重大突破,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政治学繁荣与发展,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开辟政治学研究新境界

    在新时代,如何有力阐释我国的政党、政治、经济、社会各项实践,如何深刻梳理和提炼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社会制度、经济运行机制,如何构建政治学研究和阐释新路径,是当前我国政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其一,坚持守正创新,提炼“中国之治”的价值内涵与核心概念,总结中国发展经验与理论结晶。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当代中国学者应善于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炼中国智慧,构建中国方案。要善于做到古为今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准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凝练其中独特的标识性概念和表达方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既需要培养人文情怀,又应常怀经世济世之心,做到有思想、有立场、有担当。新时代中国政治学人,应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为前进方向,牢牢把握其时代性、民族性、原创性,把中国思想、中国观念、中国实践、中国智慧等融会贯通。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脉搏,倾听人民呼声,回应社会期待,不断推进中国政治学话语创新。

    中国民主是一种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自主的、内生性的民主,是不断发展完善的高质量民主。“中国之治”的实践价值和概念意蕴则更加深厚而广泛。“中国之治”拓展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使中国政治文明在世界政治文明中熠熠生辉。

    加快构建“中国之治”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真正做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紧扣中国的政治观、人民观、民主观,力求价值观念与话语叙事能够融通中外、融贯古今、融合历史与现实。中国政治学须用中国叙事讲好中国实践成就,用中国逻辑讲清世界发展脉络与规律,用融通中外的叙事方式讲好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价值理念,阐明中国道路及其经验是历史的、发展的、包容的、开放的。中国发展经验和价值理念,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索的中国贡献,将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其二,主动设置议题,从全球视野和各国发展成败兴衰中转换话语和思路,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中国的成功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为人类对政治制度的探索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正确方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世界政治生态的深刻变化颠覆了多数人对西方政治的传统认知,也冲击着西方思想体系和学术体系。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政治学研究应坚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主动设置议题,敢于突破西方话语体系,坚守中国立场、拓宽世界视野,多出自主性、独创性、集成性和原创性的成果。

    其三,构建政治学研究和阐释新路径。中国的新民主观和全面发展道路,体现了发展价值多元一体、发展进程包容有序、发展理念科学实效,显示着强劲的政治发展力和国际影响力,展示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政治学界须全面总结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以全面系统的观念把握中国发展方略和世界大势,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不断增强中国政治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

    世界历史发展经验表明,思想创新、理论创新不仅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主题,人文科学领域也不例外。新时代,国家治理面临新问题,给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和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中国政治学应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提高基础理论研究水平,立足中国实践,积极开展在基础理论研究之上的应用对策研究,通过理论创新与实践超越,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韩 旭:全新政治制度的世界政治文明意义

    下一篇:蔡礼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本质属性与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