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要闻
  • 预告通知
  • 专家观点
  • 学术活动
  • 研究成果
  •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张树华: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创新

    发布时间:2022-10-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

    张树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战略任务,围绕构建什么样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怎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时代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是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行动指南。

    伟大使命和伟大斗争带给中国政治学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为中国发展奇迹提供本土化解释,为中国发展远景目标提供指引和借鉴,为风险问题开展基于中国经验的理论反思等,都要求当代中国政治学抓住提高原创能力这个关键要素,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知识体系,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提炼本土化理论,用自主化、中国化的理论来认识中国、解释中国,服务决策、服务大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以来,中国特色政治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构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综合来看,新时代以来的政治学研究在研究范式、研究议题、研究方法上取得长足的进步,为解码中国之治、建构中国之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研究视域进一步拓展

    10年来,学界有识之士积极倡导中国的政治学研究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研究,强化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意识,努力推动研究范式的转换。经过学界的共同努力,在研究范式上发生了一些切实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小”到“大”,以“大”统领,拓展贯通。在“小政治学”走入困境的情况下,“大政治学”重回政治学研究的主战场。中国改革开放后,西方政治学在概念、范畴、体系上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国政治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使得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以西方政治学或美国政治学为基准,这种研究有其客观性,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这种研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教条,既脱离了中国实际,又无法融入西方政治学队列。这种尴尬的局面,使得既有政治学的研究呈现小、细、碎的局面,既在中国的场景中缺位,又在西方的场景中迷失。中国政治学会会长李慎明先生以“小政治学”来标识这种状态,很形象地指出了这种研究方式的局限。

    为适应国家发展的新形势,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为代表的学界团队不断倡导中国的政治学要尽快走出这种“小政治学”的困境,迅速地挺起腰杆,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跳出来,去做“顶天立地的学问”,做属于中国的研究。这种倡导得到广泛响应,经过学界的共同努力,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大气”正在形成。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专注于研究中国之治与民主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专注于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创新历史政治学研究方法,以世界政治研究推动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的对接,清华大学推进政府数据治理研究,复旦大学聚焦计算国际政治学,吉林大学开展国家安全与公共外交研究与教学,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高等研究院致力于研究中国的农村问题,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致力于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等等。以上这些都显著促进了中国“大政治学”研究的领域拓展与学科发展。

    从“外”到“内”,以内为主,联通中外。一方面,“以外驭内”开始退场。由于研究存在路径依赖,在“小政治学”的研究框架下,长期存在着以“外”为准,来校正“内”的问题,即用西方政治学的研究套路和认知体系来匡正中国的问题,否认中国政治学主题的内生性和源发性,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对西方政治学的照抄照搬。另一方面,“以中国为对象、以中国为方法”开始登场。十年来,以西方为研究方法和参照系来研究中国的问题,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以中国为对象、以中国为方法”已经成为政治学研究的共识。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在研究中国的民主问题外,还在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国的政治安全、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国的治理问题等,这些都是政治学议题中最具中国特性的研究。

    从“下”到“上”,上下贯通,顶天立地。一方面以下促上的弊端不断显现。以往的研究囿于“政治科学”的认知定势,只注重“基层”,只注重当下发生的事,方法、套路大于内容,理论建构和思想交流相对停滞,不讨论价值观等政治哲学的问题,不关心“顶层”理念和顶层设计,把基层和高层割裂开来。另一方面,“上下贯通”的研究态势渐成常态。10年来,政治学研究“上”“下”脱节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找回国家”“找回政党”“研究‘国之大者’”“服务‘国之大者’”成为很多政治学研究者的共识。

    研究议题进一步拓展

    回顾10年来中国政治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可以化约为三类议题群。民主、党政、治理问题是政治研究的核心议题。学界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上继往开来,取得了若干新成果,增加了若干新知识。

    中国的民主问题。10年来,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团队为主,把中国的民主观、中国民主的话语建构、中国民主的实践路径等作为研究重点,积极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探讨,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话语。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论判断。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形态的精确阐释与科学表达,是对中国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等具体实践经验的创新总结。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随之兴起,这些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研究视角,从内涵理解上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阐述和解析、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形态和应用领域来探讨其重要作用、从制度实践和国家治理的角度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指导意义进行阐发等。相关成果进一步阐发了中国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以全过程为核心的实践要求、以有效性为基础的治理经验等。

    中国的党政问题。在党政问题上,学术界主张“找回国家”“找回政党”,对党的领导体制和基本政治秩序进行了新的理论阐释,进一步明晰中国的党和国家机器的关系、党政关系、国家社会关系等,对党和人民的关系做了深入的政治学分析。研究的核心是党的领导体制在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结构和政治过程中的权力属性,进一步说明党作为一个权力主体在执掌国家政权和领导国家发展时所形成的权力关系、权力运作和权力规则三重维度的有机结合,说明党的领导体现以人民为主体和中心,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转化为国家的利益和意志,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说明党的领导如何激活规范市场和社会,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这些研究深化了我们对党的领导认识。

    中国的治理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政治学研究的总问题都聚焦在“政治体制改革”上,在集权和分权上做文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决策开启了政治学研究的新方向和新领域,推动了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和架构的政治学阐述。政治学对治理问题的研究,力图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中国治理理论。一方面对国家治理的中国经验和制度优势进行深入的阐释,另一方面也将其用于探究具体的治理研究议题,包括全面脱贫的治理经验、基层治理中的减负悖论、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逻辑、运动式治理、基于大数据的治理问题、技术垄断的监管与治理、国家治理的指数化评估等。

    理论供给进一步自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家的发展大目标和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政治学的理论供给非常必要,研究任务也很重,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的自觉性越来越高。

    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广大政治学人充分认识到政治学研究的发展必须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增强定力,以我为主,自力更生、综合创新,投降主义和自我封闭都是没有出路的。

    战略意识不断增强。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国政治学的创新必须立足于中国政治实践的战略性和实践性相耦合。因此,中国政治学发展要以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继续关注政治学的一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需要紧紧围绕中国的重大战略谋划开展研究,致力于实现学科发展、学术繁荣与国家进步、人民福祉间的有效连接,这已经成为广大中国政治学人的共识。

    融合意识不断增强。新情况新问题的复杂性需要政治学要做多学科融合工作。总体看来,十年来,政治学研究的多学科融合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进步:一是就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邀集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进行集体攻关;二是建立起一批具有跨学科性质的开放研究平台;三是在大数据的创新技术和方法应用下,政治学研究与自然科学、计算科学、信息科学的跨学科调查方法的协同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进一步分化重组,各种政治思潮风起云涌,政治局势跌宕起伏,世界进入动荡、变革与深度调整期。新时代中国政治学,一方面努力把握当今世界格局演变的总体特征与基本逻辑,进一步找准自身的时代定位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紧跟时代脚步,呼应人民期待,自立自强,通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在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实现思想突破与学术超越。中国政治学人推动提高学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坚持精品意识,以质量为先,积极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切实增强中国政治学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上一篇:张树华:中共二十大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下一篇:张树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世界发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