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郑秉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自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发布后,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其个税优惠政策,对缴费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收入实际税负由7.5%降为3%,这将有力推动个人养老金迈出坚实的一步,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补充养老的需求。对此,《中新经纬》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教授,下面为媒体报道:
“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制度的明确,体现了让利于民的政策意图,提高了前端参保积极性,将促进更多人参与个人养老金。”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表示,第三支柱养老金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储蓄转化为投资、丰富传统金融产品种类、开拓养老金增量市场。未来,个人在投资过程中,将根据自身年龄和风险偏好,在一个“产品超市”中进行挑选。
中新经纬:个税优惠制度是商业养老金的关键制度之一。自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发布后,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其个税优惠政策,按每年12000元限额予以税前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收入实际税负由7.5%降为3%。您如何看待本次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明确的意义?
郑秉文:常务会决定的每年税前扣除1.2万元和领取时的税率由7.5%降至3%,这里说的1.2万元的缴费上限和原来的7.5%税率是沿用了2018年5月在上海、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三地实行的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公布的缴费率也是1.2万元/每年,相当于个人养老金制度沿用了缴费率1.2万元的做法,但领取时的个税税率却从原来的7.5%降到了3%,这对民众来说是一个福音。
个税递延模式本身就是中央让渡了当期的税收收入,将个税的征收推迟到几十年之后账户持有人退休时再补缴,目的是为激励国民建立个人养老金,此次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制度体现了让利于民的政策意图,目的也是为提高个人养老金的激励性,希望更多人能参与个人养老金。
国常会还决定政策实施追溯到2022年1月1日,意味着2022年一整年的1.2万元缴费抵扣可以完整地“保全”下来,对民众来说也是一个利好。
中新经纬:本次明确了EET(缴费和投资环节不征税、领取环节征税)模式,领取收入的实际税负由7.5%降为3%,具体操作路径和影响是怎样的?
郑秉文:具体来看,个税税率从7.5%降至3%以后,个人养老金在领取阶段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明显提高。个人退休时领取养老金可按月、分次或一次性领取。假定某人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资产总额为50万元,其中个人历年缴费累计额为15万元,如果一次性领取的话,按7.5%税率来计算的话,总计要缴纳个税逾1.1万元,而按照3%计算只有4500元。如果按月领取,假设他每月领取5000元,缴税额就从原来的375元降至150元(在不考虑汇算清缴的情况下)。总之,个税优惠政策提高了前端参保的积极性。
中新经纬:《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当前这四种产品规模多大?
郑秉文:根据我们研究,按时间顺序来看,养老目标基金试点最早,自2018年试点以来已发行190支,主要有两种类型,目标日期基金和目标风险基金,目前规模达1181亿元。紧接着是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至今保费收入22亿元,再加上2018年5月试点的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6亿元保费收入,目前总计28亿元。再就是养老理财产品,自2021年9月试点以来已发售27支产品,投资者近24万人,存续的养老理财产品金额将近870亿元。
试点阶段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上述三种金融产品规模总计达2079亿元,待2022年11月20日启动特定养老储蓄试点之后,还会有一波“跳跃”,总规模会超过4000亿元。
中新经纬:您如何看待未来中国个人养老金市场的发展?
郑秉文:各种养老金融产品发展空间很大。
首先,中国住户储蓄水平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建设第三支柱养老金将使一部分银行存款转移出来,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改善家庭财富结构与形式,丰富多层次养老金。
其次,第三支柱养老金可丰富传统金融产品种类,延长其产品线,有利于促进长期资金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如,根据我们研究,2018年养老目标基金试点之前生命周期基金是很少的,其中,目标风险基金很多,而目标日期基金十分罕见,只有汇丰晋新2016(2006年成立)、汇丰晋新2026(2008年成立)、大成财富管理2020(2006年成立),三支目标日期基金总规模44亿元。但养老目标基金试点四年以来,在190支目标基金中,目标日期基金超过80支,规模超过200亿元。再例如,全国公募FOF基金市场总计有334支,达2283亿元,其中,养老目标FOF基金产品是183支,规模达1068亿元,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占了公募FOF的半壁江山。此外,即使到期日之后,养老目标基金也仍然存续,只不过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债券基金而已,公募基金的规模依然是增加的。
最后,与传统寿险和银行理财相比,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养老理财也都有所创新。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交费灵活,账户式管理,目前已有8家公司推出产品,累计承保21万件,件均缴费约1.1万元,首年收益率5%,并且非常适合灵活就业形态群体购买,更具普惠性,据现场调研数据,某些产品销售中,家政、快递和外卖人员等灵活就业群体参保人数占4层以上;养老理财以5年期封闭式产品为主,资产配置策略符合养老需求,可实现养老资金长期稳健增值。这两类金融产品的特点无疑将开拓更多增量市场。
中新经纬:个人养老金账户正式上线开通后,未来普通百姓如何投资个人养老金?选择产品的时候如何进行配置?
郑秉文: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参加人对金融产品自主选择,账户持有人是账户资产配置的决策者,这样的制度设计是国际通行惯例。
一般来说,账户持有人在对不同类型金融产品进行配置时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因素不外乎是年龄、风险偏好等。
金融市场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风险高收益,年龄因素最重要。25岁和55岁的账户持有人的资产配置策略显然有很大区别,年轻人一般多配置权益类产品,减少储蓄类等固收产品,但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临近退休的群体应减少权益类波动型资产比重,逐渐提高储蓄产品比重。风险偏好高的群体更倾向于持有较高比重的收益波动型和投资型金融产品,甚至储蓄产品的持有为零,而风险偏好低的人则相反。
在接受窗口服务时,账户持有人必定面对一些强烈的产品推荐,很多理财人都经历过,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推荐什么产品、推荐产品的先后顺序、对推荐产品的介绍都是很有“学问”的,其对客户影响较大,对产品市场规模影响也不小。
为确立和维护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公信力,中国建立“产品超市”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可借鉴英国NEST的做法。
中新经纬:英国NEST具体是怎样的?“养老金产品超市”这个提法很有趣,如何借鉴英国经验?
郑秉文:本来英国NEST平台是为了引入第二支柱企业养老金自动加入机制,但有些做法很有启发性。
这个平台上陈列所有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产品,人们在这个平台上可看到所有目标日期基金和目标风险基金,近百种产品一众排列,一目了然,各产品自成立以来的业绩表现、一年收益率、三年年化收益率、五年年化收益率、投资管理人名称及其业绩等关键信息都清清楚楚。
由此看来,建立一个中国版NEST平台的“虚拟产品超市”是规避寻租现象、克服道德风险、摆脱窗口垄断倾销、维持市场秩序的一个好办法,也是让中国个人养老金更简单透明、更便捷的一个可供选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