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要闻
  • 预告通知
  • 专家观点
  • 学术活动
  • 研究成果
  • 课程班
  •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读书分享会回顾 | 周少来:《乡土中国》

    发布时间:2021-07-30 来源: 浏览次数:

    2021年7月29日晚,中环一号第40期读书分享会顺利举行。本期读书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创新工程“政治发展与民主建设”项目组首席研究员周少来教授分享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本次读书会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累计参与人数383人,除社科MPA的学子参与外,国内外各大高校学生和社会人士参与并进行深度讨论。

    首先,来自2019级MPA的4位同学,从不同角度分享自己阅读《乡土中国》的感受。摘录如下:

    王亚戈(社科MPA2019级 班)

    从中国人的种菜基因看出“我们的民族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中国经历过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土”在我们的文化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占中国半数以上,中国共产党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发动农民、依靠农民,才能取得全国的革命胜利。另外,以农为生的人,土地又是农民的命根子,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是先从土地入手,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从而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苏白云(社科MPA2019级班)

    费孝通先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国社会的基层——乡下人,并由此讲述了在乡土社会中乡下人靠种地谋生、世代定居的特性,分析了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讲解了乡土社会从熟悉中得到信任的特色,从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的空间和时间阻隔的情境对文字下乡进行了说明。

    张星宇(社科MPA2019级班)

    根据书中的内容总结出乡土社会应具有如下五大特征:一是社区狭小。传统社会中,村落是社区的基本单位。由于生产规模狭小,交通不便,安土重迁,人们只能生活在世代定居的社区。二是具有传统道德。传统道德就是传统社会中的社会规则。三是家族统治。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社群是“小家族”。四是以礼代法。传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所谓礼治,就是用风尚与道德为维持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五是封建教化。乡土社会实行封建教化强制社会的新分子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即便产生区位上的分裂,人们另辟村落,或移居异地,却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

    茹煊桢(社科MPA2019级班)

    从自身参与扶贫工作中的两件事出发谈了所思所想。解决贫困户的问题,就要通过营造一个学习环境,帮助其学会种植,教会他们这个技能,通过实践让他们看到自己真的能种出来的东西,真的能卖出去,贫困户就会相信精准扶贫能够帮助他们。在乡村中,大家世代居住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熟人社会,村支书因为工作需要与乡政府交流很多,熟悉政府间的话语,在群众中有一定的权威,可以充当沟通桥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同学分享完后由周少来老师对《乡土中国》作深度解读,周老师指出要理解这本书主要需关注三个方面。

    一是这本书的形成时代背景。该书写作时间为20世纪40年代,描写的是中国三四十年代乡村变迁事件,正处于中国现代化半程阶段。自1840年前后传统的封建国家被西方列强强行打开大门,中国开始被迫上路现代化进程,直到现在中国一直在寻找民族复兴之路。周老师介绍,当时的中国城镇化率在10%以下,中国人口以农工人民为主体,占据总人口的80%,80%的经济来源靠的也是农业。随着潮流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人地矛盾逐渐展现,在现代因素进入中国以后,人地关系更加紧张,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开始启动,乡土中国的元素逐渐解体。虽然现代化进程的道路非常曲折,但是中国一直在进步。

    二是关注乡土秩序是中华文明传统文化之根。中国的文明是农业文明也即是乡土文明。传统居民活动范围仅为所在村10公里范围内,乡土治理依靠风俗习惯、伦理关系和礼治秩序。传统三纲五常虽然有负面消极心理因素但是人情成本高,合作成本低。现代高成本合作模式下,要达到无讼社区,使矛盾在基层调解,不仅用到“五老”调解, 还有加强“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

    三是要关注现代化转型中的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乡村社会元素正在流失。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以后,现代化教育中心向城市转移,乡村传统精英开始流失。乡村解体衰落是消极现象,但却是一个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一个转折。到目前中国第一产值只有不到8%,确有36%的农村人口,产值无法满足农村人口的需要,农村人口进城是必然选择也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过程。在传统转型裂变、撕裂和拉扯社会结构中要双方面看待,我们要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

    在讲座中,周老师还推荐了萧公权的《中国乡村:论19世纪的帝国控制》一书,对乡土中国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深入学习。

    在答疑阶段,周老师分别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耿文珍、东北大学魏贤、湖南大学何丹、上海音乐学院孔贝贝、广西省“打工人”符永康以及一名在维也纳大学工作的分享会参与者的提问做出了详细的回答。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提问,周老师一一做出了解答。

    周老师深度解读乡土中国中传统中国的家族本位、社会结构、人际关系,基层礼治秩序与皇权专制的关系,使同学们对乡土本色,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皇权专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场读书会,老师和同学们围绕《乡土中国》这本书及相关的实践进行了大量精彩的讨论,每个人都从中获益颇丰。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们纷纷表示意犹未尽,并将在以后的学习日子里会多关注中环一号读书分享会活动,继续加强学习,探索知识,在学习和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

    上一篇:读书分享会回顾 | 薛在兴:《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下一篇:我院社会实践导师卢春山在健康中国发展大会健康人才发展分会上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