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下午,政府管理学院中国社会保障前沿课程系列讲座在线上举行,本期讲座邀请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放管服”改革专家组成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特聘专家董克用教授为广大师生作分享,主题为“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制度改革”。
讲座由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薛在兴教授主持,他首先代表学院对董克用教授为师生开讲表示热烈欢迎,并着重介绍了董克用教授的学术背景。
董克用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研究经历,从中国人口老龄化——高原而不是高峰、养老金制度的基本概念、我国养老金制度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以及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方向等四个部分开展讲述。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高原而不是高峰
在这一部分,董克用教授首先为大家明确了人口老龄化的标准,即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并分别介绍了轻度老龄化、中度老龄化、重度老龄化、深度老龄化的评判标准。就七普数据来看,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4亿,占比18.7%,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占比13.5%,均高于预期水平。未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民收入水平从“未富先老”到“渐富快老”,董克用教授指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未来将不断上升,2020年到2060年为加速期,比重将从11.97%高速增长到29.89%,2060年到2100年为高原期,比重将稳定维持在30%左右,我国将在2040年之前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人口老龄化趋势势必会对我国养老金体系产生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老年抚养系数增加,养老负担沉重,养老金出现供需矛盾。
二、养老金制度的基本概念
在这一部分,董克用教授首先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养老金制度的发展缘起,并简要介绍了养老金相关概念,明确养老金制度的核心问题是退出劳动力队伍后的替代率水平问题,养老金的实质是代际抚养问题。之后,董克用教授分别介绍了现收现付、完全积累以及部分积累的基金筹集模式。在现收现付模式下,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带来很大的资金负担,可从延迟退休年龄、在职一代多缴费、减少待遇,改革计算办法、公共财政补贴四个方面出发展开一定探索,但在实践中这四种办法困难重重,仅靠现收现付制难以实现养老金制度所希望达到的全覆盖、充足性、可持续的目标。在完全积累模式下,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压力可以得到部分规避,但仍存在长寿风险、投资风险和替代率风险等问题,仅仅依靠完全积累也难以应对老龄化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多支柱养老金模式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一般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担养老责任,以实现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养老金制度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在这一部分,董克用教授为大家梳理了中国养老金体系的建设成就,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当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金体系,第一层次为基本养老保险,具体包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为职业年金,具体包含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层次为个人养老金,即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但是,我国养老金制度仍存在结构性问题、充足性问题与覆盖面问题。
四、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方向
在这一部分,董克用教授分别从三支柱建设的角度与大家探讨了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方向。在第一支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发展方面,改革难点在于实现全国统筹,以现收现付来保基本。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发展方面,董克用教授指出目前我国企业年金覆盖率较低,可借鉴英国的经验,逐步探索自动加入机制。在第三支柱方面,我国需要在目前试点的基础上广泛推广第三支柱建设,秉持长期思维,理顺个人养老金的制度理念。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与董克用教授积极交流互动。薛在兴教授代表学院再次感谢董克用教授的精彩讲座,本期“政府管理学院中国社会保障前沿课程系列讲座”系列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