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要闻
  • 预告通知
  • 专家观点
  • 学术活动
  • 研究成果
  • 课程班
  •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讲座回顾 | 何星亮:关于学术创新的若干问题

    发布时间:2023-04-28 来源: 浏览次数: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风含笑柳如烟。4月27日下午14:00,政府管理学院2023学年高端学术系列讲座特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参事何星亮教授,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师生带来了题名为“关于学术创新的若干问题”的前沿学术讲座。讲座由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少来教授主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这是当前应当深入研究的问题。前辈学者在人类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中国化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这一代人和年轻一代应继承前辈学者的优良传统,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作出应有的贡献。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关键是学术体系的创新。

    何星亮教授从这个基础出发,从建构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的角度,带领师生们分析和探讨学术研究的类型、学术创新的方式、学术创新的方法等内容。

    首先,创新学术研究的类型,使研究类型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是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熟悉学术研究有哪几种类型。何星亮教授从研究的性质进行划分,将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其中,何星亮教授特别指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二者缺一不可,两者应并重。而后,从研究的特点划分,可分为描述型和解释型研究两类;从研究对象和内容划分,可分为综合型、专题型和个案型研究三种类型。此外,还可划分为预测型研究·验证型研究。

    其次,学术创新是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的关键一环。何星亮教授认为,学术创新主要有八种方式:创立新理论,提出新观点,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领域,建立新概念,揭示新规律,作出新分析,寻求新材料。

    创立新理论,是指构建前人未提出过的新的理论或与前人不同的理论。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宏观的理论、中观的理论、微观的理论,理论的形态也可分为三种:一是成熟的理论;二是尚待发展的理论;三是属于雏形的理论。从西方人类学理论来看,大多属于不成熟或有待发展和完善的理论,有许多理论经不起推敲,不具有普遍性。

    提出新观点,即提出与前人不同的新观点或新的分析,观点创新的特点主要有实证性和特殊性。观点创新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新的材料,推翻前人的观点;二是对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三是运用新的理论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何星亮教授以上世纪50年代前以如何看待上古史的四种不同观点为例,分别向我们阐述了疑古派、信古派、考古派、释古派,加强了师生们的理解与认识。

    何星亮教授从1980年开始从事学术研究时便采用多重证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例如,1982年发表的《匈奴语试释》一文中,便采用历史文献资料、民族语言文字资料、人类学调查资料、音韵学资料相结合方法进行研究;在《从哈、柯、汉亲属称谓看最古老的亲属制》(1982)一文中,采用民族学调查资料、考古学发掘资料、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论证。

    第三部分,方法创新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重要一环。如何进行学术创新,何星亮教授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原创法、替代法、修正法、完善法、综合法、移植法、

    其中,替代法是指针对前人理论或观点、方法的不足,提出不同的意见,并构建新的理论或观点、方法代替前者。例如,英国人类学家R•R•马雷特(Marett)提出的泛生论(Animatism)、法国著名学者孔德提出的人类理智发展三阶段,再如,台湾著名社会史学家陈绍馨从人口学的角度研究汉人社会。在完善法中,何星亮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大量的事例,比如,马林诺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发展了杜尔干等人的功能思想;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墨顿(R.K.Merton)发展了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的功能思想,提出的“显功能”(manifest funcfion),“潜功能”(latent function)、“正功能”(eufunction)、“反功能”(dysfunction)等概念;F.格雷布纳(F.Graebner)继承和完善了拉策尔和弗罗贝纽斯的理论,系统地论述了文化圈理论和方法,创立复原人类文化史的“文化圈一文化层”分析法;奥地利学者施密特(W.Schmidt)继格雷布纳之后进一步发展了文化圈学说,提出“文化圈进化论”,等等。

    中国人的综合性思维对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学者较善于在综合的基础上创新。何星亮教授指出,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要想为世界学术界作出较大的贡献,只有继承、弘扬本国的优秀的学术传统同时吸收西方社会科学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具有中国的“魂”和“体”,才能逐步形成一种既与传统有别、又与西方不同的研究方法,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中国化。

    最后,何星亮教授强调,学术创新必须立足中国。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关键在于学术体系的创新,除了注重学术创新的类型和方法之外,还必须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学术创新必须立足中国社会和文化、学术创新必须立足中国现实问题、学术创新必须立足中国学术传统。

    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料大国,但不是一个文化理论大国。在我们祖先积累的如此深厚、多彩的文化资料基础上,我们本应该建造出众多的文化理论,遗憾的是一百多年来影响世界的文化理论,主要是西方学者创立的。因此,21世纪的中国社会科学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料基础上,独立建构各种与西方不同的理论、概念、方法和研究范式。

    习近平在2019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时强调:“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现实问题研究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社会问题和民族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例如民族宗教问题,如统一和自治的关系、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的关系、一体和多元的关系、文化多样性与共同性的关系、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宗教的发展方向问题等,都需要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新理论或思路。

    总的来说,何星亮教授指出,建构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一是必须创新学术研究的类型,使学术研究类型多样化和科学化;二是必须全面熟悉学术创新的方式,了解学术创新的各种形式;三是必须系统探讨学术创新的方法,熟悉学术创新的叙途径,为出精品提供保障;四是学术创新必须立足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和中国的学术传统。相信在建国一百周年的之际,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体系!

    何星亮教授的讲述析毫剖厘、擘肌分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师生带来了关于学术创新最前沿的理论成果,其深厚的理论素养、广博的学识底蕴和缜密的思维逻辑更令学子们受益匪浅。周少来教授代表政府管理学院感谢何星亮教授为社科大学子所带来的学术盛宴,并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提高自身发现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中环一号读书分享会第63期预告|《科学作为天职:韦伯与我们时代的命运》

    下一篇:“国家治理”全国青年学术论坛征文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