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气爽,秋意渐浓。10月9日晚,政府管理学院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王浦劬教授,为社科大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政府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蔡礼强教授主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基于这一表述,王浦劬教授深入浅出,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解读和梳理,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建设规律。
什么是制度建设?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对于制度建设的涵义有着多种不同解读,但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制度建设有着特定的涵义。针对这一问题,王教授首先从制度的含义、特点以及制度建设的概念切入,并从历史角度分析了现代化发展的着力点,一针见血地指出新时代的制度建设就是增量创新与存量改革的统筹兼顾。在此基础上,王教授条分缕析,为我们介绍了制度建设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多方面涵义:从社会结构和社会转型看,制度建设意味着社会利益关系和利益结构的调整;从现代政治国家建设看,制度建设促进权力与权利关系的调整、优化、完善和发展;从国家、政府、企业等各类组织方式看,制度建设是国家组织方式的规则的整体、系统和协同优化和完善;从现代化发展看,制度建设是现代国家建设进程中的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社会转型和制度改革看,制度建设内含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的改革哲学和方略;从制度改革的认识论看,制度建设是顶层设计与经验探索、实践性与建构性的有机结合。
为什么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王教授结合历史经验与现实要求分析,制度不仅可以发展社会的技术层面,也可以调整和改变社会的价值层面,是现实可行的推进改革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地,王教授着重从六个方面强调了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特有功能:第一,制度建设是合理合法调节和优化社会利益关系和格局的有力抓手;第二,制度建设是现代国家构建和发展的主要轨道;第三,制度建设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解“制度改革悖论”的实际方略;第四,制度建设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协调平衡社会多重价值的特定枢纽;第五,制度建设是引导、规范和调整人的行为和行为方式,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生动能;第六,制度建设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强大保障。
落实到具体实施层面,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应该怎样做?王教授强调,改革主体只能是中国共产党,服务对象必须是人民,改革方向则是由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规定。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由两个目标,一是治理现代化,这是治理层面的目标,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全方位战略层面的目标。把握住改革主体、服务对象和改革方向,就能够有的放矢、不断推进。基于此,王教授删繁就简,梳理了九条实施路径:第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对制度建设的领导水平;第二,以人民为中心,为了人民建设制度,服务人民改革制度,依靠人民创新制度;第三,制度建设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党的中心任务展开;第四,制度建设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第五,制度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第六,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第七,制度建设必须贯彻破立结合、先立后破的辩证法;第八,制度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在制度供给中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突出重点和改革实效;第九,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效能作为评估标准。
讲座结束后,前来聆听讲座的同学们积极与王教授互动,王教授对各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回答。本次讲座,王浦劬教授不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师生们带来了有关制度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关系的前沿成果,而且其严谨周密的论证逻辑、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宏大宽广的治学格局使聆听讲座的师生受益匪浅。蔡礼强院长代表政府管理学院由衷感谢王浦劬教授带来这场有深度思想、严谨逻辑和宏大格局的精彩讲座,并鼓励同学们勤学多思,精进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拓宽学习研究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