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要闻
  • 预告通知
  • 专家观点
  • 学术活动
  • 研究成果
  • 课程班
  •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发展 > 职业发展 > 正文

    ​释言解惑 “职”引未来|校友职业规划访谈:马瑾霏

    发布时间:2025-01-09 来源: 浏览次数:

    访谈嘉宾介绍

    马瑾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1级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现就职于北京互联网法院。在校期间曾任班级团支书、副班长,校团委社会实践与志愿者工作部部长等职务,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科研竞赛和体育活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均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多篇,包括:《从政治认同、对党忠诚到担当作为——基于非公企业党员公共服务动机的分析》,第2作者,《党政研究》2023年第4期。

    《基层公务员进取精神向担当作为转化的过程机制与条件》,第2作者,《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4年第1期。

    《个体公平感如何影响其政治参与意愿:基于政治信任的分析》,第3作者,《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公考经历2024武汉选聘进入公示阶段放弃。2024北京市考笔试岗位第一154.75。

    访谈内容

    问题1:请学姐介绍一下目前所在岗位的基本状况(主要职责和胜任要求)。

    我目前任职于北京互联网法院政治部,从事机关党建以及组织宣传的相关事务,主要包括机关日常党务工作,撰写党建方面相关报告、材料以及机关文化建设等内容。

    这些工作首先需要文字写作能力机关的材料撰写和研究生阶段学术论文的写作不太一样,它有比较强的机关写作套路以及固定的模板和用语,并且需要贴合到每个部门、机关不同的实际情况。但有一个相通的,就是文字写作的逻辑性,以及用词表达的精准性。

    第二个是沟通协调能力。在机关从事综合行政类的工作,需要对接不同的部门、不同的领导、不同的同事,需要寻求多方的配合协作,尤其是作为一个刚入职的新人,如何跟领导沟通、跟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同事相处,如何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这些都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

    第三是适应和抗压能力。对于个人而言,从学生身份到机关公职人员身份的转变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需要时间去适应和调整,此外,机关工作经常是多线程的任务,文字性和事务性的工作混杂在一起,往往会让人焦头烂额,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抗压能力。

    问题2:学姐在硕士学习阶段有很丰富的学术论文发表成果,可以看出学姐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请问学姐当初在选择就业去向时,对于继续读博和直接工作是怎样考量的呢?

    读博还是工作应该是每个同学在硕士期间都很苦恼的问题,对于我而言也是同样的。对于这个问题我在前期是比较纠结的,一直都没有特别坚定的回答在读研阶段能够论文发表,真的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郑建君老师的督促、指导和帮助,他非常鼓励学生参与他的课题和研究项目,也非常愿意和学生合作,指导和帮助学生产出学术成果,在很多时候都是他推着我往前走,才取得了一些成果。

    最终毕业时并没有选择读博,是考量了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方向,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适合和喜欢这件事情,论文写作到发表的周期很长,这期间我会一直处于高度的焦虑、内耗、烦躁的状态,作息也日夜颠倒极不规律,我并不希望未来这样的状态变成日常,所以读博渐渐就成了我的第二选择在毕业前的一段时间里,还是处于两手抓的状态,一边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公务员备考和找工作上面,另一边也还是会关注一些学校的博士招生信息,直到有了工作保底后,就彻底放弃了读博这个选项。

    在研究生期间,无论怎么纠结毕业之后读博还是工作,我想要在科研上有所产出的目标都应该比较坚定,就是希望在最后需要做抉择的时候给自己增加一些筹码。如果你没有积累的话,那根本就不用去想到底是读博还是工作,就只有一条路,就是工作;只有你手头有积累、有文章、有成果,你才有资格去纠结到底是读博还是工作。既然选择了读研,那就把这三年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把研究生期间该完成的任务完成好,不论未来如何选择,先要完成好每一个阶段的任务。

    问题3:了解到学姐放弃了武汉选聘,选择了现在的岗位,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其实无论是报考阶段的选岗还是最后阶段的决定,对于我来说都是比较艰难的选择。我一开始的报考策略是广撒网,当时的心态是有什么考试机会我都会报名。武汉选聘开始的时间比较早,在拿到武汉选聘的拟录取之后,我有了回家的保底,心态上就比较放松,后来也就只参加了国考和京考。当时我其实更倾向于去武汉,国考我报考的也是武汉的岗位,对于京考反而没有那么重视。

    但人生总是充满意外,我国考的成绩很差,京考成绩却出乎意料的高,就觉得放弃的话有点可惜,后来就参加了专业能力测试和笔试,也比较幸运地进入了体检考察。在最后决定的时候,我是列出了自己在意的几个标准,把这两个岗位进行横向对比,看看有没有哪个岗位的哪个点是自己没办法接受的,哪个点是特别吸引自己的,这样相对理性地分析之后,就得到了最终的答案。北京互联网法院整体氛围比较年轻,北京这个城市我也更加熟悉,北方的气候也更加适应,最终考虑下来就选择了现在的岗位。

    问题4:学姐关于考公,有什么备考建议给到学弟学妹们?

    公考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又包括行测和申论两个部分,有的单位还会有专业能力测试。在行测方面,我的建议是多刷题。现在网上有很多教行测的课程,大家可以多听听,挑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老师,把基础的知识点、题型、考点过一遍,有了基础之后就可以开始刷题。第一遍刷题的时候,我比较推荐大家去买那种分模块整理真题的刷题册,能够比较直观地看到自己哪一个模块比较薄弱,可以针对性地多练习,补齐短板。等每个模块的正确率都稳定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单个模块的提升空间不大的时候,就可以去整体地刷套卷。到了这个阶段,大家可以去记录一下自己每个模块刷题的时间,能提速的模块尽量提速,给资料分析、数量关系之类的模块留更多的时间,也需要多尝试不同的做题顺序,找到自己舒服的节奏。最后临近考试的时候可以做做之前做过的卷子,提升一下自信心。

    在申论方面,我的建议是多积累、多思考。对于我们专业的同学来讲,申论的难度应该相对低一点。这种主观题,其实网上的答案也不一定是标准答案,大家一定要多比较、多思考,多听听不同老师的解题思路,吸收他们的精华部分,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在申论备考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自己动笔写,要把自己的答案一字一句写出来,特别是一开始,不能偷懒,只有把自己的答案完整写出来,和网上不同的答案进行比较,才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才能有所提升。当然后期大家想要多刷点题,只列要点也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期一定要把基础打好。

    行测和申论大家一定要按自己的情况,合理地分配时间,不能偏科。我在前期备考的时候也更愿意刷行测,因为都是选择题,不用动笔写很多字,刷起来也很爽很有成就感,但是申论很重要,有时候是决定你上岸与否的关键。比如我自己的国考就是申论翻车、大作文跑题,导致国考成绩很差没有进入面试。

    在面试方面,我建议大家无论报不报班,都需要自己开口去练,一开始如果讲不出来,可以先写逐字稿,多读多背多讲。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惨痛教训,我自己是没有报面试班,看书和网上的面试课程进行的备考。在备考的时候,我看到题目之后会列提纲、要点,自己在脑子里面过一遍大概的表达,看到答案之后觉得跟他们讲得差不多,就以为自己掌握了,但一直没有自己去写逐字稿,也没有完整地开口练习。直到面试的前一天,才第一次自己对着手机听题目进行模拟练习,这时候发现自己之前觉得很简单的题目,真正讲的时候是大脑一片空白,完全没有思路的,但再想要提高或者弥补已经为时已晚。所以我是比较建议大家多开口练习,可以报一个纯对练的短期班,或者找其他同学线下模拟对练,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问题5:学姐在硕士生阶段有着比较丰富的经历,能否给正处在研究生阶段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

    第一是建议大家好好地珍惜读研的时光,读研期间大家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可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工作之后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空闲时间,也没有那么充沛的精力了,所以一定要抓住机会,出去多走走、多看看,丰富一些自己的课外生活

    第二是建议大家对于未来要多做积累,实习实践和科研论文都可以有侧重地去抓一抓,多一些尝试、多一些积累,让自己在毕业的时候,有足够筹码和底气去做出选择,而不只是被选择

    上一篇:释言解惑 “职”引未来|校友职业规划访谈:訾旷怡

    下一篇:“舟楫计划”活动总结:职业辅导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