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要闻
  • 预告通知
  • 专家观点
  • 学术活动
  • 研究成果
  • 课程班
  •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发展 > 职业发展 > 正文

    “舟楫计划”活动总结:学业辅导心得

    发布时间:2025-01-07 来源: 浏览次数:

    第一期“舟楫计划”朋辈辅导活动圆满结束。本次辅导活动在政府管理学院师生和众多校友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活动的预期目标。如果有同学经由这次机会,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触动了他的思绪并给予他力量,使他更坚定地走向曾经有所迟疑的方向和目标,那将是令人十分欣慰的事。衷心感谢各位朋辈辅导员的倾囊相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我们能继续将这一项活动传续下去。

    学业辅导

    我们惊喜地看到,被辅导同学很好地将这份“分享”的快乐传递下去,我们每一位参加这项活动的辅导员和被辅导同学都可以说,我们曾为这个活动尽了一份力,并且愿意将这份分享的精神传递下去,使事功不因我去而不成,我留而暂成。首先,从精进学业为大家分享所思所感。

    如何把握可预期的学术道路?随着学习的深入和不断加深对学科的认识,构筑自身适用的知识体系结构将是一个解题思路。

    丛瑞安:我们在小组讨论中,学弟学妹们向我提出专业相关问题,我则尝试进行回答。例如,胡清华同学向我询问了社会科学的学习方法问题,我就我个人的经验与其进行交流;何依珂同学向我提出了有关学术发展方向的问题,我则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讲述了政治学学术发展的可能,以及个人未来能够从事学术道路的几种现实选择。我们小组讨论比较热烈,持续了两个小时,在讨论中我也看到,大家对于学术发展道路的知识需求比较强烈,特别是力图寻找一种可知、可预期的发展方向。

    在辅导中,我整体感受到,当前学弟学妹们主要的需求,不是具体知识上的需求,而是一个宏观意义上的、框架与方法的需求。换言之,他们需要知道知识体系的框架,需要建立对于学科本身基础的认识。怎么把这些知识串起来?不知道这些知识在整个学科中有什么意义,不知道怎么才能根据他们的需要丰富相应部分的知识。因此,我个人的建议是,一定要重视知识体系结构的建立,而不是零散知识和观点的输送;要选择尽可能建立知识体系、讲清知识脉络的讲授方法,而不仅是传递某种或前沿或独特的学术观点。

    探求可预期的方向:

    为此,白马辅导员们从学术研究的多个方面为被辅导同学答疑解惑,以更系统的学科介绍和帮助梳理基本的知识框架,为同学们提供帮助。

    何依珂:他讲述了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国际关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等多个领域。这让我对这个领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期待。学长的介绍中,他强调了掌握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尤其是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这为我未来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王修晗:坚定信念,增强对专业的热爱。作为政府管理学院的学生,我原本对政治学、行政学等专业课程就抱有浓厚的兴趣。在“舟楫计划”中,通过和温晨学长的聊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专业的内涵和外延,也更加清晰地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当然,我也明白继续升学的道路会充满各种困难,但是我坚定了自己的决心。温晨学长不仅会跟我讨论专业知识,更引导我关注社会现实,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他总是跟我分享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引导我进行思考,并于我交换意见,让我深刻感受到政治学、行政学专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学术道路和职业道路选择的岔路口,如果有前期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积累,在接触现实经验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应行的道路,那么做出这一选择时将会胸有成竹。

    丛瑞安:许多同学也不知道未来如何发展,应当走学术道路亦或寻找工作,最终只能是看似稳妥的选择考研或保研这条道路。但即使选择了这条道路,对于学术职业应当如何发展也是摸不清的。所以我个人建议,应当进一步做好职业引导方面的工作。不是仅仅强调学术这一条道路,也不是使他们摸不清学术道路究竟该如何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他们不仅接触理论知识,还要接触现实经验,得到可操作性的建议。要解决上述这些,需要各方一致的努力。

    做调查研究,是被辅导同学既能了解现实经验,又能凭借调研过程中习得的方法,获得一手资料,熟悉学术门径的重要方式。

    王文玑:在瑞安师兄的悉心指导下,我暑期开展的以基层医疗为主题的知行社科调研得以顺利进行,他对我的帮助让我对田野调查这一学术活动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师兄不仅向我传授了田野调查的方法论,更在实践中教授我如何深入社会、观察现象、捕捉细节,使我在调研过程中能够更加敏锐地洞察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通过这次调研,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社科研究的魅力与价值,为我未来的学术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学们从朋辈辅导员的切身体会中产生共鸣,意识到要有舍有得,既不能同时去寻找两个宝藏,也往往没有回头路可走,需要打好自己的基础,拓宽自己的人生阅历,剩下的交给社会选择。既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方向,勇于下决断外,也要尝试接纳越出规划的意外。

    李文瑞:谈到具体的收获的话,一是更明确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之前的我总是什么都想要,几手抓,累得自己喘不了气。但大多数时候都不清楚自己到底忙了个什么,得到了什么,到底这些东西的轻重缓急是什么。跟海林师兄沟通后,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尝试着给自己“减负”,多专注于自己真正想要的,把精力多放在收益更大的事情上,学会“断舍离”,何尝不是一种成长。

    科研小Tips:

    朋辈辅导员帮助同学们明确了学术兴趣点;也往往是得到了来自朋辈师友的肯定和指导,从而更有信心,围绕自己真正的兴趣点制定详细的学习方案。

    管旭:在见面会上,我聆听了李海林学长自己本科阶段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同时我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了反思,并将未来可能跨考专业的想法讲给了李海林学长,并询问他的建议。他认为如果我真的志在于此的话,跨考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我可以试着眼光转到别的学科领域,试图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

    管旭:李海林学长鼓励我们,为我们如何做农村选题提供一些建议,重点是理论要切的深,讲好案例背后的逻辑,并帮助我们分析了北京高校案例大赛的侧重点。

    李文瑞:就科研小技巧而言,他强烈推荐了“大英赛”,让我们学好英语,争取大英赛的拿比赛名次,加比较多的科研分。就日常学习而言,他勉励我们多读书,多阅读专业书籍,多提问,多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与交流。论及AI,他听取了我们对于Chat GPT的看法,还分享了他自己的见解,并给我们推荐了一些好用的AI工具,分享了他使用AI整理文献减轻自己工作量的小故事。

    何雨璇:我结合自身经历,总结过去在备考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王雨竹同学进行了辅导。首先是明确考研方向。选择一个合适的考研方向对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建议王雨竹同学首先通过文献阅读和亲身实践经历培养自身兴趣,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长远的职业规划以及现有的学术基础,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考研方向。

    其次是选择院校和导师。我建议王雨竹同学根据未来就业的地区、考研的难易程度以及自身的专业兴趣领域进行学校选择,同时建议王雨竹同学在未来的一学期广泛收集高校和专业信息以及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为自己未来的报考院校做好心理和信息上的双重准备,避免信息差距。

    在具体的考研科目复习策略上,我以政治学理论专业为例,向王雨竹同学介绍了政治学理论专业的考试内容和复习策略。

    最后,做好时间管理和复习规划。考研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科学规划各科的复习进度。在基础学习阶段、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的不同时期,完成考试所需的不同训练目标。例如专业课复习时,应重点关注核心考点,并进行专题整理。

    邓晓萱:政治学理论是学科的灵魂,要想深入理解,必须多读、多思考、多实践。他建议我阅读《政治学》、《理想国》等经典著作,同时关注国内外政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论文。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告诉我关注时事政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关键。朋辈辅导员向我推荐了一些学术写作的书籍和资料,如《如何写好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指南》等。他强调,提高写作能力没有捷径,唯有多写多练

    上一篇:“舟楫计划”活动总结:职业辅导心得

    下一篇:活动回顾 | “政当远航”生涯规划系列之考公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