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特别邀请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颜昌武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一场主题为《重访李普斯基的街头官僚理论》的线上精彩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宋洋老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宋洋老师简要介绍了颜昌武教授的学术成就,并代表政府管理学院师生对颜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

颜昌武教授主要从街头官僚理论的文献梳理、李普斯基街头官僚理论的核心议题、街头官僚理论的议题拓展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分析与讲述。
首先,颜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近年来关于街头官僚理论的研究内容,通过对文献的简要梳理,先对街头官僚的概念与自由裁量权进行了讲解,分析了街头官僚的内涵与外延,并结合中国情境,指出了街头官僚在中国的具体表现与内容;继而讲述了何为自由裁量以及自由裁量权的运用,表示行政裁量带有浓厚的个人价值判断成分。接下来,颜教授指出对街头官僚的相关研究由来已久,在官僚政治与政策执行等研究中就已经有所涉及,尤其是李普斯基出版《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个体的两难困境》一书标志着街头官僚理论的正式诞生。该理论从官僚、组织、顾客(服务对象)特征的三大视角对街头官僚进行分析,而且李普斯基认为街头官僚具有“拥有自由裁量权、直接和公众打交道”的两个特征,基本观点便是“政策链条最末端的街头官僚,其政策执行对公众来说是一种决策”。颜教授对“街头官僚的政策执行是一种决策”的观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观点产生的原因。

其次,颜昌武教授讲述了街头官僚理论的核心关切,指出“高度脚本化VS因事制宜、随机应变”是一种两难困境,尤其是“街头官僚机构”这一术语就暗示了这一悖论,“官僚机构”意味着一套规则和权力结构,而“街头”意味着与权力中心的距离。同时,为提升街头公共服务的绩效或强化其问责所做出的重大改革努力,本质上都可以被理解成是为了处理好这一显而易见的现实困境。在理论上,街头官僚应当对其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或特征做出回应,但在操作中,必须将服务对象视为一个无差别的整体,因为他们的工作要求不允许他们对个性化需求予以回应。公共服务的倡导者们当下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平衡尊重不同的个体情况与勾连更为宏大的议题。此外,人们对街头官僚是否能以灵活且负责的方式来处理当事人的问题产生了一些顾虑,颜教授从不同方面为同学们进行了讲解与分析。

第三部分,颜教授对街头官僚理论的议题进行了拓展,主要从控制官僚还是为官僚制辩护、专业性/行政性、原则性/灵活性、一统体制/有效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谈论与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