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要闻
  • 预告通知
  • 专家观点
  • 学术活动
  • 研究成果
  • 课程班
  •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讲座信息 > 正文

    讲座回顾 | 徐勇:基层基础——国家与社会共建共治

    发布时间:2022-10-06 来源: 浏览次数:

    10月4日晚,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著名政治学家徐勇教授,以“基层基础:国家与社会共建共治”为题,在线上云端为政府管理学院全体师生带来了自身对田野政治学的最新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炳权主持本场讲座。

    6D269

    讲座伊始,徐勇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的重要论断出发,点出了当前中国政治学前沿研究的两条进路,即“书本进路”和“田野进路”, 提醒同学们由“书本进路”中得到的知识可能不足以回答我国在发展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但在“田野进路”中所发现的问题和总结到的经验则一定是纯正的中国智慧。

    基层是田野政治学研究主要聚焦的问题域,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政治学研究的“田野进路”,徐勇教授由浅入深地从“什么是基层基础”讲起,通过对比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国家结构、探讨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层级划分和审视中国传统国家与社会的共生关系这三个角度,细致勾勒出当前我国国家治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层”概念。

    历史上单一制国家治理所面临的最大危险是“土崩”即基层崩溃。当今中国正在经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乃至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转型,大量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展露且集中体现在基层。针对这种情况,党和国家作出了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要在“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理念下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结构。要实现“纵向到底”,国家不仅要发展基层社会的生产能力,更要理顺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为其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和优质服务,避免使基础性权力出现处于“悬浮式”状态而无法穿透“板结化”基层社会的情况。要落实“纵向到边”,就既要政府主导又要社会自治,即一是要将“纵向到底”的政府治理通过一定方式扩展到全社会,二是使基层社会成员自我联结为各种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此同时徐勇教授提醒同学们,中国作为一个超大体量的文明型国家,各地区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调整“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和“政府主导”“社会自治”之间的权重关系。

    徐勇教授以历史发展为经线,串联起了我国国家治理结构在建国早期单位公社制、改革开放后探索政社政企分开、新世纪前后的社会管理模式和十八大后共建共治共享这四个阶段的转变历程。以地方治理的案例为纬线,为同学们细致列举了广东省、湖北省、辽宁省和上海市等地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经验。在经纬交织的讲授之中,徐勇教授妙语连珠地抛出了一系列如“板结化”“碎石化”“砂砾化”和“原子化”等生动形象的学术概念,活灵活现地总计了云浮模式、江汉模式等实践经验,最终得出了我国一定会走向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国之治”的重要结论。

    会后,徐勇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学术问题一一作了详实的解答。

    上一篇:讲座预告 |王浦劬:国家治理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下一篇:讲座回顾 | 房宁:向实求学——政治学方法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