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要闻
  • 预告通知
  • 专家观点
  • 学术活动
  • 研究成果
  • 课程班
  •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讲座信息 > 正文

    讲座回顾 | 刘鹏:政府监管前沿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12-25 来源: 浏览次数:

    政府监管既扩展了自由,也限制了自由,真正有意义的只是自由的损失和获得之间的平衡。而如何在动态变迁的历史进程中、在千头万绪的现实实践里把握到这个平衡点,则是横亘在所有理论学习者面前,不得不跨过的“天堑”。为使天堑变通途,12月20日,王炳权教授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主任、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获得者刘鹏教授做客2022年政府管理学院高端学术讲座。刘鹏教授以“政府监管前沿理论与实践”为卧虹,带领社科学子横跨古今、遍览中外,直面当今政府监管研究领域的问题与挑战。

    在人们高擎自由放任主义却不断吞服市场垄断带来的政治经济苦果后,最初的政府监督理论应运而生。其建立在对古典经济学的反思批评之上,将政府监管视为行政组织在市场框架内,为矫正市场失灵,通过相关规范标准的设定来对个体与企业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活动。但自由的扩展与监管的强化并行不悖,随着人们对健康、安全、环境、文化、廉洁等自然和社会价值的追求愈发强烈,政府监管的对象也从特定的经济行业扩展为非定向、普遍性的监管,其目标也从最初的纠正市场失灵,到当前培养和发展竞争性市场、保护消费者、协调社会成员利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公共产品、维护民族经济利益、构建廉洁高效政府等一揽子内容。监管工具库也日益丰富,准入与退出、行为与成本、内容与偏好、技术与绩效等工具的细化也使得监管活动愈加精准。监管主体在结构上也逐步深度互嵌,政府是自我监管者、主动监管者,同时也是接受监管的对象,第三方审计监管的发展更是加快了这一进程。

    纵览全球,不论是以自由放任为著称的美国,还是以积极型模式为主要特征的西欧诸国,亦或者拉美、东亚的发展型国家和东欧转型国家,其都已完成或正在经历着监管型国家的变迁。具体表现为:政府介入经济活动的目的定位于修正市场失灵,维护有效竞争以及减少社会风险;介入的经济活动的方式从直接市场干预转变为间接政策调控;政府从特殊产业利益中独立,国家和市场间保持多元主义和非合作主义特征,强调自身裁判员而非运动员的角色;同时稳步开放国内市场,减弱贸易保护和经济民族主义。以上四种监管模式在保持相同基调的同时又在全球范围内相互影响竞争,全球监管或者说监管资本主义成为了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竞争的又一显著特征。

    我国的政府监管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坚持社会主义又极富中国特色的建设轨迹,其孕育于新中国成立前边区时代的集市管理、萌发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工商业管理、成长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时期的办管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中形成了完善的监管体系。党的十八大后通过加强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与监管部门去垂直化改革,使新时代中国监管型国家建设以生产者和消费者为双中心,集权统管和放权自管相结合,统一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管,使硬监管、软监管和巧监管时空同在,实现了内部监管和全球监管的一体化。在可预见的将来以高效能监管治理为目标,实现有效市场、有序社会和有为政府三位一体的整体性同构。

    刘鹏教授从自由主义悖论入手破题,在授课中将政府监管的历史进路与时代前沿相结合,详细分析了不同的政府监管类型、主体与方式,综合回顾了世界主要国家政府监管变迁发展,并在中外对比的过程中总结了当前我国政府监管领域的十大问题与挑战,最后一一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建议与展望。刘鹏教授寄望社科学子能以此为引,萌生对政府监管领域的研究兴趣,通过深入发掘、持续研究,在这个领域打出政府管理学院的旗帜,于春暖花开之际再继续与同学们探讨交流。

    上一篇:讲座回顾 | 高鹏怀:文化产业的业态选择与政策支持

    下一篇:讲座回顾 | 马雪松:社会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