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要闻
  • 预告通知
  • 专家观点
  • 学术活动
  • 研究成果
  • 课程班
  •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从顶层设计到底层关怀香港访学第一天立法会、社区组织协会纪实

    发布时间:2016-11-16 来源: 浏览次数:

    一、启程

    在香港温暖的晨光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访学团在中心蔡礼强教授的带领下,开始了第一天的行程。

    二、立法会

    (一)立法会参观

    在立法会讲解员的讲解下,全团参观了香港立法综合大楼。

    1、进入一楼大厅。在立法会一楼大厅,讲解员给访学团讲解了香港地方选区、功能界别、超级区议会、一人两票、18个立法事务委员会的概念、联系和区别,指出了立法会的三大功能,访学团对香港立法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目前香港立法会正值第六届,时间从2016年10月1日开始,任期4年。立法会由70人组成,其中35名议员由分区直接产生,另外35名议员由功能界别产生,其中包括了没有其他功能界别投票权的选民一人一票选出的5名议员,也称“超级区议会界别”。香港立法会最重要的三大功能包括制定法律、批准公共开支、监督政府工作。

    2、步入二楼立法大厅。参观了立法会议大厅、大厅中的投票系统、投票结果界面、记者专用房间,熟悉了立法投票的程序。主要有这几个特点:

    (1)投票系统:分组点票,结果直播公开,网上公开可查。

    (2)记者房间:会议电视直播,记者实时翻译,公众可选用粤语、普通话、英语、手语操来观听。

    (3)质询:每场总共可提22条书面问题,6个口头问题,以及少量补充质询,每个问题大概回答20分钟,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出,问题提前提交给议员事先准备,提出的问题都要回答,回答后“三独”通过了才可以。

    (4)旁听:每个市民,不管大人、小孩都可以旁听,内地居民也可以过来旁听,旁听一般要电话预约,超过90%会议对外公开。

    (5)议会时间:每个星期三早上11:00-20:00,如未解决,星期四9:00-20:00继续直到解决。

    3、参观三楼立法会历史馆。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比如有1850年首位商人加入立法会,1880年首位华人成为议员,1965年首位女性议员,1985年搬入立法会大楼,2011年搬入立法会综合大楼。

    (二)与立法会议员交流

    参观完毕,在立法会5楼会议室,全体访学团与立法会议员李慧琼进行了交流对话,对香港的公共运行体制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李慧琼议员任民建联主席,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立法会议员、九龙城区区议员等职位。

    李慧琼议员欢迎大家的到来,并就立法会内务委员会及相关情况进行简略介绍,并回答了大家的热烈提问。

    1、冯永平:民建联是一个最大的爱国政党,民众如何理解民建联?下一步如何运作?

    李慧琼:香港无执政党的制度安排,且按照现行的比例代表制,民建联在议会中只占有12席,比例不算大,难以突破更高。民建联未来要提高政策供给、服务、发言质量,同时要提高自身形象,我们对《基本法》是有信心的。

    2、赵晓军:在公共管理中,香港管理越来越弱,如何改善?

    李慧琼:这是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但在后殖民地时代走民主化道路是越来越宽的,虽然目前政党与政府有压力,但是也无可避免,从国家角度讲,这也是实验点,让我们更好地去探索民主化的道路。

    3、刘埤燕:立法申诉的流程是什么?

    李慧琼:申诉更多的像大陆的投诉,在香港的市民投诉,可以找政府,也可以找议员,接受投诉是常态,立法会亦如此。

    4、刘莎: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请问港府对年轻人的创新创业有何举措?

    李慧琼:在创新创业方面,北京、深圳等地方比我们做得好,创新创业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也意识到了,所以我们也已成立了创新科技局,就是要往这方面努力。

    5、陈颖:香港是一个很民主化的城市,民主化会不会影响到效率?

    李慧琼:这是一定有影响的,民主是讲过程的,也是必然的代价。

    6、袁涛:香港是高度老龄化的社会,如何防范新老传承中带来的任人唯亲问题?

    李慧琼:这是无法防范的,政府不是一个人的政府,要共同面对。

    7、薛莉:社会公众都可以来旁听立法会,即执政的公众化,会影响秩序吗?

    李慧琼: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会减少到最小,比如要预先安排和预约。

    8、崔云策:在发展的过程中,香港特首的普选是有可能的,如果成为现实,会出现人治的社会吗?

    李慧琼:不会发生这个情况,特首也要遵守法律,离职也要按程序审查。

    9、中心蔡礼强教授:香港立法会与政府的激进和撕裂,您如何看待?人大释法后香港议员怎么看,市民怎么看?

    李慧琼:目前上看,撕裂化是有的,香港也是分化的,但是也在努力争取与大陆政策的融合发展。对于释法问题,有市民会有中央政府将释法当成常态的担忧。

    三、参观香港社区组织协会

    结束了上午高大上的立法会参观,下午画风猛转,落到地下二层,开始了位于香港贫民区的深水埗的香港社区组织协会的参观。

    贴着破旧的楼房街道、沿着窄仄的楼梯,我们到了深入社区的、一家游戏厅对面的协会活动场所。接待我们的阿源,是位尽心工作了17年的社工。他首先给我们展示了新近出版的关于他们关注底层人群的摄影出版物,包括贫困儿童、笼屋老人、在囚更生者等,然后给我们放映了关于贫困儿童帮扶工作计划、笼屋及私人楼宇工作计划纪录片,让我们对他们协会的工作,以及香港占较大比例的底层人士的现实生活,有了直观的感受。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成立于1971年,是个致力于推动公民权利教育及提供专业社会福利服务的非营利社会团体,主要服务对象均为社会上受歧视和被忽略的群体。协会的资金来源包括外国教会、香港公益金和个人捐款,2015年的财政预算仅为1000万港币。协会总共20余人,工资不高、办公条件不好、提升空间有限,但怀着一颗公益的心,所有人都非常尽心努力。通过他们的上下奔波,很多弱势群体得到了帮扶。而一些提案,如在职贫穷家庭补助金作为第二重社会安全网已经开始实施,阿源说起来满脸的成就感。

    香港政府非常鼓励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多采取政府采购的形式,提供给类似香港社区组织协会这样机构的平稳持续发展。向阿源这样的社工,在香港的比例不低,社会尊重度也比较高,但即便如此,在经济高度发展、物价持续高涨的香港,经济待遇的适度提高(高于公务员)、多重形式的肯定(能与特首面对面)、自我价值的追寻(根植于内心的公共精神),使他们能在这条公益奉献的路上越走越远;而香港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也正因为有这样的非营利组织的活跃,仍使一些底层民众能维持一定的生活尊严,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对今后生活的的希望。

    四、欢迎晚宴

    一天的新鲜接触,让每一个人心血澎拜。上下午两种复杂心情交织,让大家在返校路上有了更多思考讨论的话题。思考着,伴随肚子咕咕的作响,顺利在晚上6点前赶回浸会大学,参加晚上的欢迎晚宴。

    如果说白天的沟通交流时一种思想的交流,那晚宴就是拉近中港两校之间、师生之间、同窗之间的感情交流。晚宴在浸会大学校内餐厅的包厢举行,典雅庄重,让人惊叹于港人的整洁和细致。有幸见到了浸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贝力行院长和刘永松教授。虽然贝先生用英文表达了致谢词,但对于我们来说毫无隔阂。这是两校之间第三次互访,也是国内高校中MPA学院中极少数的跨地区交流项目。

    贝院长用满满的热情表达了对我们到来的欢迎,刘教授更是体恤我们初到此地的陌生心情,用自己留学时候思乡而吹起的口琴曲调来表达对我们的热烈欢迎。那曲声婉转、悠扬,让我们叹服于多才多艺的刘教授之余,也感受着浸会大学师生的用心、用力、用情。愿两校友谊长存!

    今天是访学团启程的第一天,师生齐聚、欢乐与共。宴会上,大家谈笑风生、对酒当歌,师生情、同窗情、朋友情,情真意切、情投意合、情义无价……此刻大家的心情是一致的,感谢中心为大家创造此次弥足珍贵的机会、感谢蔡老师及其他中心老师为同学们的奉献,更感谢这个用全心做教学、用全意为学生的集体,让同学们倍感幸福。

    五、总结

    此次香港之行我们将收获的不仅是难能可贵的成长与经历,更收获挚真挚情的友谊和师生情。

    第一天是开始,愿大家在未来几天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上一篇:加强领导力训练,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

    下一篇:“协作”是“北京协作者”一致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