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九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陈振明院长应邀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师生进行以“后疫情时代的公共治理研究”为主题的讲座。300余名社科大师生以及部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师生们在线上共同聆听了陈老师的讲座。本次讲座由社科大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蔡礼强教授主持,皇娟副教授和周悦博士担任评议人。 首先,由蔡教授对本次讲座的背景和主讲人陈振明教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陈振明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广大同学们也对陈教授的到来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陈老师将整场讲座分为四个部分:导论部分,阐释了新发展阶段的公共治理之意涵;接下来讲述了公共治理的新场景:新挑战和新机遇;随后,在当前的“后疫情时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公共治理的若干思考;最后,在时代特征之上,分享了对中国公共管理学的转型与重构的思考。
陈老师首先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背景内容谈起,将这次的事件与国家治理结合到一起,为同学们详细分析了在疫情防控中我国国家治理能力是如何应对的。并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应当如何夯实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础、强化制度执行力?如何深化国家治理的体制、机制、流程和方式的改革?如何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如何更好处理国家与社会(或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何增强风险和危机意识以及“全周期管理”的意识?如何加强应急管理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建设?如何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预警预报系统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如何消除包括健康风险在内的公共安全风险并提升国家生物安全防御能力?如何强化应急管理中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如何应对应急管理中的舆情?等等。并为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解决的思路,为参与讲座的师生拓展了思路和眼界。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大大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水平。
陈老师接着强调,国家治理的新场景,着重分析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时代背景,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六大时代新课题,并逐一阐释,让与会同学老师都清晰地了解了国家层面设计的理论思想。同时,陈老师又提出了公共治理新实践的观点: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治理的变革继续深化的动因在于全球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变化;公众对于政府与日俱增的期望以及对政府不满的加剧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出回应公众更高的公共服务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当代全球公共治理事件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的理论。
随后,陈老师提出了八大公共管理方面的思考,分别是:新冠疫情防控与国家治理“大考”、“不确定时代”与“高风险社会”来临及其后果的思考、世界大变局演进中的全球治理思考、制度基础与治理效能的思考、地方城市基层以及社会治理的思考、数字技术与治理转型的思考、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关系的思考、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与公共服务的思考。这八大思考,陈老师皆是使用引导的方式,运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一一阐释的,每一个思考,都为与会同学和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大家对于当前公共治理方面的问题和前沿有了较深的理解。
最后,陈老师对当前学术界对于公共管理学科的转型和重构进行了相关的阐释,着重分析了三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共管理学科的学科范围如何划定,对象的特定和与边界的开放性如何处理;二是如何夯实公共治理的科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三是如何凸显中国公共管理学自身的主题领域。这些问题为有志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同学和研究公共管理学科的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启发了大家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在与谈环节,皇娟副教授表示,陈老师的讲座对与会的师生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使得师生们都对公共管理学科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学科认同感,这种高站位的讲座有利于全体师生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研究方向。一方面,公共管理面临着十分大的挑战,而另一方面,公共管理在当前这样一个富有挑战的环境中却也是一种机遇。皇娟老师进一步对陈老师表达了感谢。
周悦博士表示,陈老师的讲座,是极其富有理论高度和历史使命感的。陈老师的研究,立足于后疫情时代,这个时代开启了后疫情时代常态化疫情管理的公共管理模式。陈老师的讲座,更加启发了公共管理学科的思路和方向。
最后,陈老师亲切而有耐心的回复了多位与会同学提出的问题,同学们受益良多。
文:政府管理学院19级政治学与行政学班赵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