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在望京校区举行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进路研究”开题报告会。

本次会议邀请了《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张首映,《新华文摘》高级编辑胡元梓,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美东,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海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海青,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郇雷,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副编审陈娟等多位专家现场指导。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高级编辑许海,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研究室(基地办)干部、副编审易艳作为课题管理部门代表出席并指导本次开题会议。

本次开题报告会由北京大学程美东教授主持。会议首先由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一级巡视员李翠玲代表课题主管单位致辞,感谢各位专家对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支持并对本课题今后的研究提出期望和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蔡礼强教授代表课题组向与会专家和领导就本课题的研究基础、代表性观点以及研究的思路和设想作开题汇报,随后参加开题会议的各位评审专家对课题进行了严谨负责、认真细致的研讨和评议。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张首映强调研究过程中应坚持问题导向,结合现实路径开展理论研究,避免陷入理论陷阱;《新华文摘》高级编辑胡元梓精辟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与逻辑关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海青认为,需要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发展和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准确界定党组织、人民与使命之间内在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海荣教授建议课题组要充分运用北京市的鲜活党史资源和代表性人物与事例来以小见大深化课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郇雷建议运用典型性案例深化并丰富充实课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副编审陈娟结合课题成果转化和发表对课题研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研究室高级编辑许海提出可以积极从新视角、新理论、新话语方面进行探讨;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研究室(基地办)副编审易艳认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应突出其功能性的意义,就伟大精神如何走向群众如何走向青少年进行分析。出席会议的专家还就深化课题研究分享了自己在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诸多经验,为顺利推进课题研究提供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借鉴和参考意见。课题组核心成员、《中国领导科学》杂志社副社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张国玉教授作为课程组代表进行交流发言并讨论。
本次开题报告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与会专家高度肯定本项课题的重要价值,一致同意开题,并结合开题报告论述内容及课题主要材料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蔡礼强教授表示,课题组将认真吸收和消化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严格按照课题立项要求,扎实开展研究工作,如期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