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要闻
  • 预告通知
  • 专家观点
  • 学术活动
  • 研究成果
  • 课程班
  •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百年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王爱云著)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发布时间:2024-09-11 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王爱云,女,1971年生,山东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共党史研究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著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字改革》《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扶贫的理论与实践》《新中国农村五保制度》《理论与方法视野下新中国史探微》《新中国文字改革》等专著,各类文章60余篇。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012-2022年)》《精神谱系视域下脱贫攻坚精神研究》等。

    成果简介

    《中国共产党百年扶贫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是人民出版社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之际,基于作者对于农村扶贫开发的长期研究而邀约写作出版的。本书从百年视野回顾中国共产党扶贫理论与实践,让人们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消除贫困的百年不懈努力和不变初心。全书共26.6万字。《中国共产党百年扶贫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史论结合。史,就是运用扎实的丰富的历史资料、档案资料,整理出中国共产党百年扶贫的历史事实,梳理出中国共产党百年扶贫的整个历史脉络。论,就是注重理论分析,既分析中国共产党扶贫理论的理论来源和文化起源,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扶贫实践的历史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和升华。运用史论结合方法,完整地呈现中国共产党所走出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所形成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共产党百年扶贫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在于完整地搭建中国共产党百年扶贫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框架和知识体系。以往同类研究成果都把重点放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扶贫开发实践,对于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扶贫理论与实践往往一笔带过,甚至错误地认为1949-1978年没有开展扶贫工作,错误地认为1978—1985年是“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国家没有开展农村扶贫开发行动。这些认识背离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扶贫历史事实,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针对这一不足,本书系统梳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贫困的关注、扶助贫苦农民发展生产的实践,比较全面地呈现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在革命中努力解决农民贫困的历程。本书依据山东省、北京市等地馆藏档案资料,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扶贫实践进行原创性挖掘,还原新中国通过设立国家专项财政资金“支援穷队投资”扶助集体经济发展来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历史事实,并立足实践总结了新中国扶贫工作经验,包括:提出扶助贫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确定“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的扶贫原则、探索为穷队穷户建档立卡等扶贫方法、实施“扶贫先扶志”多部门共同扶贫等扶贫策略、重视纠正扶贫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等。本书用事实阐明,1978年中共中央就确定了对西北西南和“老少边穷”地区进行开发式扶贫方针,1980年设立中央专项财政扶贫资金“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在全国范围内扶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开展多种经营、改善生产条件,并开展对“三西”地区专项扶贫开发行动、以工代赈等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多部门共同扶贫的实践探索。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讲座回顾|蔡礼强:塑造自己——穿过不确定性的确定性成长

    下一篇:第三届“国家治理”全国青年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