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要闻
  • 预告通知
  • 专家观点
  • 学术活动
  • 研究成果
  • 课程班
  •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王炳权: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的核心意蕴

    发布时间:2021-08-03 来源: 浏览次数:


    王炳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这一时代命题,而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前提是要先廓清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核心意蕴。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领导是核心,是根本,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的核心意蕴就是联结政治领导哲学、政治领导科学和政治领导艺术等方面能力后的凝结与升华,具体表现为以理论力把握政治方向,以前瞻力和自净力防范政治风险,以政治定力和政治决断力驾驭政治局面,以决策力和执行力完成政治任务,以学习力提升政治本领,以凝聚力凝聚政治共识,以群众号召力和紧急动员力动员政治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这给理论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对于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的理解应做到纵与横结合,从多领域和全方位来理解其核心意蕴。从“纵”来看,党的政治领导力是党的政治领导哲学、政治领导科学和政治领导艺术的三位一体;从“横”来看,党的政治领导力是党的理论力、前瞻预见力、自净力、政治定力、政治决断力、决策力、执行力、学习力、凝聚力、群众号召力和紧急动员力的集合。纵与横的结合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所表现出的七大职能,即把握政治方向、防范政治风险、驾驭政治局面、完成政治任务、提升政治本领、凝聚政治共识和动员政治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哲学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的重要论断,我们可以尝试对党的政治领导哲学做一个更为明晰的界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哲学是党站在人民立场上,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认识理解政治现象并通过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政治活动的领导从而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哲学体系。政治领导哲学在指导现实政治领导活动时具体表现为党的理论力、前瞻预见力、自净力、政治定力和政治决断力,是党实现对当前政治方向决定性把控、对未来政治现象超前性预测和对政治目标实现路径清晰性选择的强力保障。

    (一)党的理论力确保我们牢牢地把握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经验也都证明,每当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成功结合从而创造发展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理论时,中国社会都将会出现大的发展和新的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续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实现强起来的“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

    1.明晰当下历史方位

    毛泽东从革命伊始就格外关注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探索,他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特点,研究了中华民族近代中国百余年来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最终找到造成旧中国社会一切衰落混乱的矛盾根源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正是基于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对当时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清晰认识,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赢得艰苦卓绝的武装革命斗争,并快速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打破了思想僵化的桎梏,在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经验基础上准确把握住了基本国情,对我国的社会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认识,提出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论断帮助党对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保持了清晰的认识,确保了党一切领导方针政策的制定都实事求是地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而不会脱离实际和超越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凭借着超凡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担当意识又一次推动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我国的历史方位有了更加深入和清晰的判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时代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是变与不变的结合:变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变的是我国仍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和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规划战略时间节点

    党的政治领导哲学及其理论领导力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战略目标的设定、战略机遇期的把控及其时间节点的规划。放眼当今世界,以百年为单位所设立的战略目标屈指可数,而在百年战略目标中又有清晰时间节点规划的除了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外更是绝无仅有。“三步走”战略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的前提,是邓小平在构思“小康社会”建设方案时从人民立场出发针对当时经济发展问题所提出的战略部署:第一步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在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1年翻一番;第二步为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91年翻一番;第三步为使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到21世纪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基本实现现代化。1997年,党的十五大从“三步走”战略中前两步战略目标超前完成的现实出发,针对第三步目标做了更加具体细致的规划,要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并正式提出了“两个一百年”战略,即“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的部署,开展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九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的发展条件,对第一个百年和第二个百年间的战略节点做了新安排,即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回顾“三步走”战略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作为党政治领导哲学和理论力体现的时间节点,既是检验党历史工作的坐标点,又是使党的战略规划节节取胜和环环相扣的联结点,保障了党政治领导的连续性,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越性和制度吸引力。

    3.紧扣时代发展脉搏

    五年计划是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把握时代和赶超时代的重要方式。从1951年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探索“一五”计划到2020年“十四五”蓝图的成功擘画,连续不断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强力证明中国共产党已经破解并掌握了“计划”这项工具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运转的“密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的哲学认知,也体现了党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创新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领导哲学。“十四五”规划就是对未来五年内时代发展脉搏的总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个新阶段就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而新发展阶段必然要求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和新发展格局的配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回答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有哪些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哪些原则的问题,即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前提下,秉持系统观念和人民立场,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来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朝着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坚定前行。“十四五”是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孕育呼之欲出的时代,也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创新作为发展核心动力,加快对关键技术的攻关,以高质量为根本发展目的,实现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为安全的发展,以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发展的最终评判标准。

    (二)党的前瞻预见力和自净力确保防范政治风险

    前瞻预见力和自净力是党的政治领导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瞻预见力是党坚持系统观念统御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来防范化解各类重大突发事件,避免非政治风险蔓延转化成为政治风险的重要能力;党的自净力是解决“人心向背”这一根本政治问题,确保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防范脱离群众这个党执政最大风险的能力。

    1.前瞻预见力——外在防范“黑天鹅”“灰犀牛”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就论述了前瞻预见力与领导问题间的关系。毛泽东提出“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就是说“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他的将来的普遍意义”,而“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前瞻预见力是党通过延安整风运动破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盲目性错误而发展起来的重要能力,也是党的七大做出注意大城市、注意东北和注意工人运动指示的前提,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正是因为前瞻预见能力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政党都比不上的”,因为“它最有觉悟,最有预见,能看清前途”。在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日益增多,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安全环境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这种状况,习近平总书记为党的前瞻预见力注入了新的要素并将其作为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重要一环放在了显著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赶考远未结束”,保持强大的前瞻预见力就是要有忧患意识,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时刻准备着面对危机和化解危局,当战士而不当绅士,在风险和挑战中抓住发展的机遇。用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做好最坏的准备去防范现实的“灰犀牛”和有可能转化为各类风险的“黑天鹅”来确保争取最优结果。系统观念是前瞻预见力的核心,也是党政治领导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系统观念就无法破解“蝴蝶效应”所带来的风险交叉感染,各类非公共性的风险就有可能扩大成为公共性风险,非政治性的风险就会蔓延成为政治性风险。坚持系统观念下的前瞻预见力就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2.自净力——内在刮骨疗毒从严治党

    强大自净力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伟大梦想的前提。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将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提升到生态角度,且极为重视政治生态的营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受到污染”。党的自净力就是党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来长久保持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能力。党的自净力和自然环境的自净力一样是无可替代和不能复制的,不是凭空产生或是某个人随意赋予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外自身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而不谋私利决定了党不会从内部腐坏变质,这是我们党拥有自我革命、自我修复的自净力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党自净力区别古代囿于个人道德层面的自净力和其他资本主义政党的调节力最显著的特征。自净力的三大特性是我们党得以进行伟大斗争和从严治党的政治前提:第一,自净力中“自”的特性使得我们党敢于自持刀刃来刮骨疗毒,由内而外来激浊扬清;第二,自净力中“净”的特性说明了我们党是以猛药去疴和壮士断腕般的决心来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不做到绝对纯洁誓不罢休;第三,自净不是摧毁,治病是为了救人。党对已经深入危害整个政治生态的“肿瘤”和“烂树”势必要做到不留余地连根拔除,而对“亚健康”和“皮肤病”就要施以帮助和挽救以增强其自我抵抗力。

    (三)政治定力和政治决断力确保我们驾驭当下政治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政治定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艘巨轮的“方向舵”和“定盘星”,它确保全党既不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艘巨轮在波澜不惊的航线上航行是常态,但伟大复兴的道路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一旦到了巨浪滔天的危急关头,党的政治决断力就是这艘巨轮的“压舱石”和“助推器”,保障中华民族战胜磨难从而驶出危局。

    1.政治定力

    党的政治定力解决的是我们党和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根本问题的能力,增强政治定力实质上就是增强我们党坚持基本理论、走好基本路线、守好基本纲领和遵守基本要求的能力,就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浙江主政期间就开始了对政治定力问题的深入思考,他提出党的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明确的政治方向,遵守鲜明的政治原则,珍惜个人的政治生命,以形成内在的‘定力’”。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领导干部的政治定力上升到党的建设的高度,他多次告诫全党,党一旦没有了政治定力,政治上就会“缺钙”,就会患上各类“软骨病”,在所谓西方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的普世价值面前丧失原则、动摇立场,在敌对势力的压力和围猎下当“开明绅士”,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个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稀里糊涂、虚与委蛇。政治定力是党精神之钙的来源,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近百年间之所以没有犯“颠覆性的错误”,就是因为党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无可撼动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坚忍不拔的信念,对各种错误思潮有着立场坚定的批判。

    2.政治决断力

    善于决策、敢于决断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锻炼出来的重要能力。大无畏的政治勇气、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人民立场是构成党政治决断力的核心要素。政治决断是对重大的、突发的、全局性的危机所做的决断,若在危机来临之时畏首怯战、自乱阵脚,那就必然无法克服危机。大无畏的政治勇气是高超政治决断力的前提。“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以大无畏的政治勇气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时常强调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以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在高级别专家组得出“人传人”结论后的48小时之内,习近平总书记在危急关头做出关闭离汉通道的重大决断,同时对患者救治、遏制蔓延、病毒溯源、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对一个千万级别人口的城市按下暂停键,开展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隔离行动,所要考虑问题之多,面临挑战之大,世所罕见。但后续中国抗疫的伟大成就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凭借超凡政治勇气所做的关闭离汉通道重大决断是整场“战疫”的定局之策、制胜之举。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党高超政治决断力的关键,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所做的政治决断才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局面,而一个意见不一、左右矛盾、架构松散没有旗帜鲜明核心的政党必然没有强大的政治决断力。重大的政治决断往往伴随着荣辱进退,决断时但凡考虑到自身特殊利益的得失便会出现优柔寡断从而错失良机。中国共产党没有自身特殊利益决定了党在重大危机面前只凭人民立场做出政治决断。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领导全党举国一致抗击疫情时,西方各资本主义政党还在时时刻刻惦记选票,在用“群体免疫”的鸵鸟心态进行相互攻讦的“拳击赛”而丝毫不顾及广大底层群众根本利益的原因。

    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科学

    政治领导科学就是党运用科学的决策力、高效的执行力、持久的学习力来贯彻当前路线、方针、政策,完成现实政治任务从而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能力。建设政治领导科学能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推进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

    (一)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确保我们出色完成政治任务

    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是联结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两大政治任务的关键点。在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和坚决执行下,我国经济总量稳定增长,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惠民工程层出不穷,社会运行长期稳定,实现了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

    1.科学的决策力

    协调和科学是决策制度化的发展目标,是党发展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党的科学决策力可以概括为决策依靠科学和决策过程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科学在党决策的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针对部门领导“拍脑门”决策、“拍胸脯”保证、“拍桌子”定调,领域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的问题,提出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保证党的决策目标科学和决策质量科学。针对决策协调问题,他指出“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重点是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要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决策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能力。科学决策的过程要求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来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在“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的同时,要“健全决策机制,加强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

    党的决策不是“异想天开”,更不是“刻舟求剑”和“闭门造车”,深入实践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走不出“文山会海”和办公室,抑或是蜻蜓点水般“调研走过场,只看‘盆景式’典型”,都会“严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发扬民主是党科学决策力的集中体现。开门问策,群策群力,充分利用传统和新兴媒介倾听群众对各类问题的心声和真话,使人民大众都能参与到决策过程中。以五年计划的编制决策为例,党在“七五”计划编制时便开始大范围征求意见,“十五”计划编制时群众能以征文方式建言献策。2020年“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在网络上征求意见达一百余万条,对“十四五”的科学决策规划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科学决策中的民主要素不单单意味着人民要参与决策,同时还要求接受人民监督。党在这个过程中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时时刻刻做好决策的透明化,严格进行自我监督和积极接受人民监督。

    2.高效的执行力

    党的执行力有两个层面的深刻含义:一是高效,二是实干。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和无产阶级高度的组织力天然地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强大实干精神。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有一分决策就要有九分执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强大执行力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高效的执行力也成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当下,党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点就在于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空谈只能误国,实干才能兴邦,为政之要贵在力行。党的十九大已经绘制好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高效的执行力与科学的决策力同根同源,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的一个鲜明特点。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为人民服务解难题,党的执行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判断党领导力最为简单朴素的标准,党政治决策的英明与否最终是要交予党的执行结果来检验的,归根结底就是交予人民大众来判断。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行力又会产生强大的带动力。党万众一心的执行感染力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明白了幸福美好生活是由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时代的洪流是靠人民的实干来推动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仅自身为人民奋斗,更重要的是带动人民一起奋斗。

    (二)党的学习力确保我们不断提升领导本领

    学习力是一个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转化成为科学执政力和现实领导本领的关键能力,学习力的提升是和执政能力、领导能力相向而行的。

    党的学习力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中国共产党重视学习,二是中国共产党善于学习,三是中国共产党持续学习。毛泽东培育了我们党的学习力,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率先教给全党什么是学,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培育了党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在毛泽东的指导下,我们党不畏艰险在革命战争年代建立起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苏维埃大学、中央党校和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毛泽东自身也经常开班授课。党还在敌后根据地开办工农夜校、妇女夜校,甚至在火线上也建立起了各种学习训练班,这一所所大学、夜校和培训班培养出的大批优秀党员干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党上下也在学习中彻底摆脱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真正学会了从中国国情出发来活用马克思主义,凝结出了毛泽东思想,走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步。邓小平发展了党的学习力。邓小平很早就开始思考实践对学习的重要性,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既要有“学习理论的空气”,也要有“学习实际的空气”。他领导和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明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告诫全党同志不但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重新学习,重点是审视和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邓小平站在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高度深入系统地总结和学习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执政和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经验,带领全党拨乱反正重新出发。

    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目标,并将党的学习力制度化,丰富了党内学习教育内容,建立健全了学习考核标准,完善了学习成果转化机制,特别是确立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实现了党中央集体学习常态化。从2002年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开始至今,四届中央政治局共开展了146次集体学习活动。从《共产党宣言》到区块链与量子科技,从科技发展战略到学习宪法,集体学习主题囊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国防、环保和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做到了实效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的高度融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保障了党中央带头学习率先垂范,在全党营造了崇学尚学的政治风气,是中国共产党学习力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将党的学习力进一步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学习型政党的打造也推动了学习型社会建设,使党的学习力辐射到全社会,深化了党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回首过去,以学习型社会为底色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完成,可以说党是“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依靠学习走到今天”。同样地,我们党也要依靠学习创造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必然对党的学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学习大国”理念即通过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来引领,以学习型社会为基础,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就是我们党的学习力在新时代的根本体现。

    三、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艺术

    无产阶级政党不光有政治领导艺术,还需要用好政治领导艺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艺术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领导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凝聚政治共识和动员政治力量而积攒的政治经验不断升华发展来的,包括“区别对待、分化瓦解”的对敌艺术,“统一战线、多党合作”的对友艺术,“民主集中、党内民主”的对己艺术和“团结批评、教育管理”的群众服务艺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艺术的提出事实上是对无视法律、扭曲道德、毫无仁爱、枉顾信义的封建统治艺术、剥削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权术和西式竞取选票的“个人政治魅力”的批判,是无产阶级政党历史进步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再次展现。

    (一)以政治领导艺术凝聚政治共识

    政治领导艺术能否发挥凝聚政治共识的作用,关键是看其有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和实践的检验,单纯地凭借字面含义和直观经验而定义的政治领导艺术只能是“无本之源”和“无根之木”。毛泽东“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斗争策略的提出是党的政治领导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孤立顽固势力”就必然要求要有“区别对待、分化瓦解”的对敌艺术。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认识到对敌势力绝不是铁板一块,如何利用其内部矛盾进行分化瓦解是加速革命胜利的关键。正是得益于毛泽东科学的对敌艺术,中国共产党鉴别了敌对势力中的两面分子,先是成功促进了西安事变以和平方式解决,又在皖南事变后既以维护抗战大局为主又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打击,在解放战争中积极策动爱国反战的国民党将领起义投诚,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基础。对友艺术与对敌艺术是党政治领导艺术的一体两面,对敌的分化瓦解就必然要求对友要发展与合作。长征胜利会师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在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开放政权,积极团结全国各阶级、各民主党派团体和各民族抗战力量,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

    抗战胜利后党继续发展各方民主力量结成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共同参与新政协的筹备,为和平建立民主联合政府高举反独裁、反内战旗帜。正是得益于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对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治领导艺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治联盟,“巧妙弥合了政党政治中‘整体’与‘部分’的悖论”且“智慧地克服了政党政治中隐性的‘政治共识’陷阱”。

    在党内部,党中央实施领导和地方各级党委服从领导是处于统一传输路径上的,上级率先垂范娴熟引导,下级身体力行声韵合拍,政治领导艺术与政治服从艺术共同构成了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和谐乐章。以贯彻“八项规定”为例,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身行动作为号令和榜样,严格以身为教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使得各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在思想上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领导,在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功推动了党风政风全面而又深远的变革。

    (二)以政治领导艺术动员政治力量

    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艺术的一大鲜明特点就是吸引群众、感召群众,使得群众自发地凝聚在党周围,朝着既定的政治目标浩浩荡荡地前进。

    1.群众号召力

    党的群众号召力来源于党为人民服务的政治领导艺术。第一,党从未站到群众的对立面,而是时时刻刻到群众队伍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站在群众队伍的排头位置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做出的“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决议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在群众利益面前,没有什么能“大而不能倒”,党明白人民的所思所想、所念所急,敢于和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新旧行为现象作斗争。

    第二,党永远当群众队伍的排头兵,把人民装在心里的同时发挥着旗帜引领作用。社会主义事业不单单是中国共产党自己的事业,更是全体中国人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不仅仅只是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梦想,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梦想。只有坚持党的人民性赢得民心民意,充分号召、动员、组织全体社会成员一同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算是真正实现。

    第三,党相信和依靠群众,但不做群众的尾巴。新世纪的互联网大潮使得全体社会成员的异质性日益增加,不同群体间的利益诉求分化、小众化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西方资本主义政党的执政现实告诉我们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夺取选票往往会跟在选民后面“讨好”选民,以极端的民粹主义手法挑动政治闹剧,最终造成社会撕裂和国家动荡。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这个问题,即“党的正确方针政策只有被群众理解,为群众接受,才能变成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我们的方针再正确,如果不被群众理解,也难以贯彻施行”,但习近平总书记以超凡的政治领导与服务人民的艺术总结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施的解决之道,“如果群众不听,你就先跟着群众走,群众跳火坑,你也跟着跳下去。群众觉悟了,从火坑里爬出来,最终还是要跟你走”。正是在一同“跳火坑”的过程中,党与人民的情感距离拉近了,工作就好做了。如此简单而又朴素的道理却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国共产党最为深奥的政治领导智慧和艺术,更展现了西方资本主义政党难以望其项背的群众号召力。

    2.紧急动员力

    民无信不立,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危机的紧要关头组织动员起群众抗击灾难的原因就在于其长久以来与人民大众间所建立和维持的高度信任关系。党取得人民信任和紧急动员力的首要原因是党战胜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最大危机即民族存亡危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就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历史成就,使得今天处在民族敌人侵入的紧急关头的中国有了救亡图存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有了一个为大多数人民所信任的、被人民在长时间内考验过因此选中了的政治领导者”。信任关系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永恒不变的,群众信任,党就有紧急动员力,群众越信任,党的紧急动员力就越强。观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观察党动员带领群众抗击危难的历史,而能够持久地与人民群众保持高度信任关系,形成“群众信任——动员群众克服危机——群众更加信任”这样不断提升紧急动员力的良性循环的关键就在于党与人民“心连心”的政治领导艺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急动员人民果断应对,发展了紧急动员的新形式。“宅家动员”使我国首先控制病毒蔓延,“地摊经济”助力我国首先实现经济复苏。党以信任为核心的政治领导艺术及其蕴含的紧急动员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重要论断的直观展现。

    四、结语:既增强政治领导力,又谨防政治遮蔽和政治虚无

    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党政军学民,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过去领导中国革命、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领导改革开放的回顾,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当下正在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凭借着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政治领导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更是点明了在所有领导活动中政治领导是最关键、最重要、最核心的领导,是居于统帅、灵魂和大局地位的,而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这个新时代问题的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重提党的领导地位并不断叮嘱要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出发点是使政治领导回归到本属于它应有的科学位置上。

    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社会发展活动和不断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同时,也要谨记历史教训,尊重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各个领域内的规律,防止非政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扩大化。我们在增强政治领导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世界上一些国家正在加速“右转”,右翼势力急速扩张,单边主义、狂热民族主义和极端民粹主义影响力日趋上升,在信息流通高度发达的当下要特别提防这些错误思潮渗透到我们的学术理论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鼓吹“去政治化”和“政治虚无”。

    原刊责编:胡政平

    上一篇:蔡礼强: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

    下一篇:杨海蛟:坚持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