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学术资源开放获取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学术资源开放获取实践探索广泛开展的情况下,应切实采取措施,平衡知识资源的公益性和商业性,保障学术机构和社会公众对学术资源的有效获取和使用。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文化事业发展总要求总目标,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求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提供优势文化产品的渠道多种多样,但是建立以学术论文为重要内容的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和共享平台无疑是重要渠道之一。
目前,科技领域已经进行了有益探索。2002年,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力量介入,开始酝酿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由科研人员上交科研项目中的所有数据,有序推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截至目前,我国建设了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等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但是,在人文社科领域,相关数据中心、知识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只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高校和公共图书馆建设了一些人文社科领域的共享数据库。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积累了成功经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国家级人文社科数据库建设成功案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的要求,这是新时期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目标,也是保障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共有共享的新要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于2016年12月30日正式上线,整合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资源,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经过五年多的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上线学术资源总量超过2200万条,其中,中文学术期刊达到2200种,论文超过1190万篇,1400余种期刊已回溯至创刊年,外文开放获取学术期刊13200种、论文990多万篇,古籍13000册、图片100多万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受到研究机构和社会公众的欢迎,个人用户超过460万人,国内机构用户近8万家,海外机构用户1000多家,用户分布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访问量超过9.1亿次、下载量超过6750万次。不仅服务了我国各级社科院、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部队院校、其他科研院所以及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企业以及大量个人用户,促进了学术信息资源的公共服务和平等获取。而且,走进了联合国图书馆、美国图书馆协会、欧洲汉学图书馆员协会、世界知名高校等重要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被推荐为学术成果开放获取的典型案例,推动了国内外学术交流融合,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学术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议建设国家人文社科知识资源库
基于以上我国人文社科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我国人文社科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情况,为给广大人文社科研究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权威性的知识服务,我提议建设“国家人文社科知识资源库”。
建议由相关部委牵头、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出台方案,集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公益性数据库平台,整合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相关学术出版领域学术资源,建设“国家人文社科知识资源库”,采取合理规划、集中投入、联合共建、全国共享的方式,建设面向国内外用户的免费知识资源使用平台。
在资源方面,出台涉及版权问题的管理办法,整合人文社科各学科领域的文献信息资源,形成科学覆盖最广、文献种类最全的资源库;在平台方面,采用统一出口、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形式,建设技术领先、功能完善、使用便捷的数据平台;在知识推广方面,采用各方协作、利益共享的方式,面向国内外广大用户提供类型多样的文献服务,使其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和交流学术信息、传播学术成果的重要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