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树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兼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政治学研究》杂志主编。
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中国的发展成就打破了西式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场模式一统天下、无往而不胜的“神话”,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为国际上谋求自主发展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出了新的选择、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为传统的东西方、南北方关系发展增加了新动能,将为新一轮全球秩序重组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可以总结为“中国之治”。“中国之治”的经验既包含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涵因素,也有可资比较借鉴的一般性原则和规律。在当今混乱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之治”彰显出一些可贵的共同价值和普遍意义。
“中国之治”的文明特质与成功秘诀在于:一是中国政治发展没有照搬照抄他国的政治模式,而是坚持走符合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的道路。换言之,“中国之治”深植于中国大地,本质上具有自主性、内生性特点。二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确保其治理始终拥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三是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夯实执政基础,增强发展动力。
当代中国政治以全面发展的格局统合民主、秩序、效率,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战略目标的要求下,实现民主、秩序、效率等政治价值的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征突出表现在:一是稳定性。稳定的政治秩序是当代中国得以推进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是发展性,即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的政治发展,并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生态文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三是持续性。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按照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部署进行,着眼于长远发展,避免急功近利,尤其是激进性、冒进性的政治改革。四是协调性。这既体现于政治发展价值目标(民主、秩序、效率)的协调与平衡,也体现于政治发展与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相互协调。五是实效性。主张以开阔的发展视野探讨民主和政治改革,不赞成对“民主、自由、人权”的抽象化、简单化讨论。实效性包括政治稳定、政治秩序、政治绩效、政治能力、政治动员、政治廉洁等诸多衡量指标。
通过重新定义与诠释民主、发展概念,“中国之治”的理论结晶表现为“新民主观”和“全面发展观”。“新民主观”的核心要义是在政治全面发展的框架下推进人民民主,又以有效的民主形式推动政治发展。这是科学的民主观,是以主权安全、政治秩序稳定、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为前提,使政治制度的吸纳整合能力与人民权利的有序扩展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中国之治”全面地诠释了“发展”,辩证地认识政治发展,注重社会各个领域的相互协调和共同进步。“全面发展观”将政治稳定、政治秩序、政治绩效、政治能力、政治动员、政治廉洁等指标的包容性增长作为政治发展的意涵,丰富了政治发展的概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世界梦”,旨在谋求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深刻凝练了“全面发展”到“共同治理”的制度逻辑和发展理念。由一国的“全面发展”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治理”,是对某些大国奉行的“单边主义”“本国至上”的超越。文明共存、和平共处、平等共商、合作共建、公平共享、互利共赢是这一伟大构想的核心原则。唯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维护多边主义,才能最终实现全世界人民“共同治理”的美好愿景,实现和而共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