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要闻
  • 预告通知
  • 专家观点
  • 学术活动
  • 研究成果
  •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蔡礼强、高妍春: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党组织书记胜任力模型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18 来源:《政治学研究》 浏览次数:


    undefined

    蔡礼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等职。

    高妍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党建引领是近年来社区治理的制度安排和建设路径,社区党组织功能发挥决定着党建引领的效果,而社区党组织书记则是决定社区党组织党建引领功能发挥的重要主体和关键角色。 本研究基于行为事件方法,应用扎根理论,探究社区书记胜任特征: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了7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及3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依据扎根理论建构形成了包括以政治能力为核心能力,以组织建设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协商沟通能力、贯彻落实能力为四大专业能力,以学习创新能力及道德品质与心理调适能力为基础能力在内的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 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可以运用于社区书记的选拔录用、能力培训和绩效考核等多种用途。 本研究拓展了胜任力的应用领域并丰富了胜任力的理论内涵,对于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中更好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上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社区书记】【社区党组织】【胜任力模型】 【社区治理】

    问题提出

    城乡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和基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的建设日益同基层治理结合起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和重要作用愈发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把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党的十九大之后党建引领成为推动多方主体协同共治和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已经是我国治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制度要素。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毫无疑问,党建引领已经成为近年来社区治理的制度安排和建设路径。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使其在社区治理中能有效整合并引领带动社区治理中的各类主体,进而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目标。 党建引领使社区党组织被赋予社区治理中主要领导者的重要角色,社区党组织被定位为凝聚引领其他多元主体的领导核心。 这一全新定位,意味着社区治理中各类治理主体和治理要素的结构性重建,社区党组织不再仅仅局限于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还要通过自身建设带动整个社区治理,实现横向上从居委会党建向区域化党建发展,纵向上从社区党建到小区化党建,构建起纵横联动的社区党组织党建网络。

    党建引领所赋予基层党组织的制度权威和独特优势,并不意味着基层党组织一定能够发挥好引领作用。 现有研究证明,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权威是自身积极发挥领导作用、有效运行治理权能的结果。 成功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的基层党组织实际承担起了培育社会组织、构建联结关系、赋能社会组织的关键制度功能,有学者将这种基层党组织作为主导角色并有效发挥引领作用的治理概括为统合治理模式。 由此可见,即便党建引领作为社区治理的制度安排和建设路径,社区党组织能否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关键取决于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发挥情况。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在成为普遍实践并取得丰富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存在大量无法引领(党建形式化)、难以引领(党组织虚化、弱化)和引领过度(党组织过度干预其他治理主体职责)等现象。 在党建引领中出现社区党组织与社区治理权威互不统一,社区党建资源与社区治理资源缺乏整合,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需求相互脱节等引领不到位的各类问题。 社区治理极为复杂,社区呈现出既是治理单元也是生活社会单元的二重性特征,治理单元的政治属性与社会单元的社会属性处于张力和互动之中为社区治理带来一系列难题。 社区既非单纯的行政单元,也非社会学意义上的共同体,而是需要承担多种功能的“社区复合体”。 社区的多重属性和复合功能意味着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中,社区党组织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和行政双重逻辑进行社会整合和“条块”整合,而社区书记作为社区整合的“掌舵人”,其个人素质能力与关系网络对于社会整合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已有不少研究认识到社区书记是党建引领的关键主体和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主要角色,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头雁”和“火车头”,是政治凝聚功能发挥的关键主体。 就当前社区治理实务而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作为关键主体社区书记的正向激励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书记作用发挥。

    对于社区书记在党建引领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关键作用,上海、成都等地党建引领探索先行地区在实践中已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已采取相应的措施。2014年底,上海市委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等“1+6”文件,就开始加强以党组织书记为带头人的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提高待遇和岗位吸引力等措施选优配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 成都市既通过组织赋能构建能够承担起基层治理领导和统筹的基层党组织,又赋能领导队伍打造具有领导统筹力的治理队伍,通过选优配强街道(乡镇)、社区党组织书记,实施“百镇千村头雁孵化工程”等措施,打造了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新样本。 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强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建设写入了中央文件。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城乡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加大从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注重把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到街道(乡镇)领导岗位,推动符合条件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或班子成员通过依法选举担任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负责人或成员”。 随着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实践日益证明社区党组织书记发挥着关键作用,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并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给予特别的重视和关注:“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

    社区书记对于社区党组织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中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以及能否成为领导核心和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都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已经成为理论、政策和实务层面的广泛共识。 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情形下,社区书记究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社区党组织的党建引领要求? 应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和任职条件对社区书记进行更有效的衡量筛选、面试录用? 如何准确衡量社区书记在党建引领中的个人绩效和党组织的组织绩效? 如何对现任社区书记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和能力提升,使他们能够更好胜任党建引领背景下社区书记的岗位任职要求? 对于这些影响社区党组织功能发挥并决定党建引领效果的重要问题,目前社区治理和党建引领的相关研究并没有给予充分关注和系统回答。 为有效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基于党建引领背景下对绩优社区书记所应具备的胜任力展开分析并进行理论建构。


    文献综述

    (一)胜任特征的内涵及作用

    胜任力也称为胜任特征。胜任力是“潜在特质”和“显性行为”的集合,其要素包括技术能力、知识结构、职业精神、价值观念、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等。胜任特征模型是有效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的独特组合,是可以区分绩效优秀与普通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的个体特征。胜任特征是跨职业、多层次、多维度的,不同职业领域、不同层次职务所要求的具体胜任特征维度不尽相同。相关研究成果认为通常情况下具有通用胜任特征的管理者,均会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

    作为人才培养与开发的重要基础,胜任特征是开展岗位工作分析、招聘、选拔、培训以及绩效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主要依据,可以按照某种标准进行测量并且通过培训对其进行开发和完善。传统胜任特征研究更多关注微观个体在完成岗位职责时所表现出的绩优胜任特征,侧重于个人与结果的导向。 社区书记作为社区党组织的负责人,要带领社区党组织承担起引领社区治理的重任,除了应具备一般个体的能力和素质外,还必须具备将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能力和素质,需要兼具个体能力和组织能力两个方面。

    (二)胜任特征构成要素

    胜任力模型构建主要是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职位胜任特征要素的研究,目前已有学者针对企业管理人员、公共管理人才等多类人员群体进行了广泛的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比较而言,企业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研究成果相对较多。 有学者提出中高层企业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由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两个维度构成,但在维度要素及其关键度上,不同职位层次存在显著差异。 关于社会工作人员胜任力研究,有学者建立了包括个人品质、自我管理、职业适应、核心技能、基本能力5 个维度和20 个要素构成的城市社区工作者胜任力模型,并借助胜任力模型构建了社区工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关于公共管理人才,有学者从政治导向、公共服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学习和成长等方面建构了公共管理人才的通用胜任特征。 有研究者在基于大量问卷调查和访谈基础上,构建了由工作能力、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学习能力、协调能力和以人为本七个维度构成的中国党政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模型。 也有研究者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方法对胜任特征进行研究,认为正处级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模型包括业绩导向、制度建设、影响力、人际关系、团队领导和综合思维六个主要特征。 针对乡镇干部,有研究者构建了基于不同要素为主的多个维度的胜任力模型。

    在公共管理人才群体中,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以及农村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特征日益受到关注。 针对驻村干部,有研究者构建了包括价值认同度、脱贫责任感等7 个维度的驻村干部胜任力模型,以及包括基本综合能力、沟通管理能力、学习创新能力三个维度16项指标的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 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党组织书记,有研究者构建了包括素养、知识、能力三维16项要素的农村党组织书记胜任力模型,也有研究者认为村支部书记的胜任能力主要包括业务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以及个人的政治素养、个性特征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特质。

    从上述研究可以发现,无论哪一类公共管理人才胜任特征的研究,胜任特征内涵维度及构成要素都不尽相同且标准不一。 目前胜任特征以及胜任力研究更多关注个体微观层面的能力素质,缺少从任职者所在组织的功能定位和组织作用层面对胜任特征进行系统的总结提炼与研究应用。

    (三)关于社区书记能力素质的相关研究

    随着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定位拓展,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引领前后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显著的变化。 从社区书记能力提升的维度分析,有研究认为社区书记队伍存在后备队伍断层、管理监督不完善、权力运行不畅、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亟待提升政治领导、统筹协调、贯彻执行和组织动员群众等四大方面的能力素质。 从推动社区治理、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角度分析,有研究提出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和政府连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责任主体,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政治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组织建设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综观前述胜任特征内涵以及构成要素的相关研究,对于胜任力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结合实践经验对胜任力进行总结提炼。 第二类是基于理论进行演绎—验证,从既有的知识框架中演绎出理论命题来分析胜任力。 第三类是开展对胜任力的实证研究。 从社区书记胜任力的研究情况来看,对于社区书记胜任维度和指标的划分各不相同,尚未形成严谨系统的结构,并且理论演绎多实证研究少,关于胜任特征的科学性与工作绩效关系难以有效验证。 为深化拓展社区书记胜任力研究,本论文将以全国范围内优秀社区书记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按照扎根理论归纳—建构的研究范式,基于经验数据对核心概念和范畴进行提炼,尝试对社区书记的主要胜任力进行概括梳理和理论建构,以发挥其在社区书记选拔培养、能力训练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理论取样

    本研究在基于发挥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分析社区书记必备的胜任特征,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测量量表。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对社区书记及其主管领导街道办主任进行关键行为事件访谈,以获取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资料,并依据扎根理论建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区域的划分,选取直辖市(6人)、东部(7人)、中部(9 人)、东北(2人)及西部(8人)地区20余个地区优秀社区书记共32名以及上述地区的街道办主任5名(每个地区一位)参与访谈。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围绕研究目标与设计,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及焦点小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社区书记进行访谈。行为事件访谈法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结合关键事件法和主题统觉测验而提出的,是目前公认的比较有效的方法。该方法要求被访谈者列出其在工作中发生的关键事例,包括最成功的事件和最失败的事件。根据已设计的行为事件访谈提纲,对抽取的样本进行一对一线上访谈,具体主要从事情发生的情境、起因、过程、被访谈者的作用、涉及人员、结果、影响的层面等方面进行提问。访谈时间为1—1.5个小时。除行为事件访谈外,课题组还组织了两次焦点小组访谈(每个焦点小组4 人),每次2个小时。焦点小组访谈的资料被用作行为事件访谈的补充和核定资料,综合使用两种访谈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访谈目标。此外,根据扎根理论所需要的资料,本研究选取了来自研究文献、政策文件及新闻报道等二手资料作为一手资料的补充,包括知网关于社区书记能力素质的文献;党和国家颁布的关于社区治理、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文件以及国家级媒体和地方政府官网对优秀社区书记相关事迹的报道。课题组对不同来源的资料进行三角验证,以确保资料的完整可靠。整体性资料的收集根据问题导向做动态性、持续性的修改和调整,为有效分析奠定基础。

    (三)基于访谈资料的词频统计

    访谈录音文本资料及二手资料转换为文本后,录入电脑成为扎根理论编码的主要对象。 经过两轮分析,选取词频在5次以上的 94个关键词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词频总计6406次(见表1)。 将这些关键词汇与访谈的原始资料产生链接,共有312个短语有意义关联,形成质性分析关键词意群。 按照理论饱和度的解释,在分析原始访谈资料的过程中,如果从资料中无法继续获得新的概念、范畴时,意味着实现了理论饱和。 在此次分析中,94个关键词的词频占到总词频的94%,已达到饱和状态。

    3A1EA

    社区书记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

    (一)一级编码:初始编码

    本研究按照美国社会学家格莱瑟和施特劳斯关于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初始、聚焦、理论)编码。首先根据入选的关键词在原始访谈资料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总结出文中的词意群,如“居民”这一关键词,词频高达1058次,那么其在文中的相关词意群为:

    与居民沟通、以居民满意为准、了解居民所需、主动跟居民接触、摸清居民心思、和居民在一起要有亲和力、依靠社区居民、善于接受居民意见、得到居民支持等。 其中“主动跟居民接触”,将其编码为工作积极主动;

    再如,“成功”这一关键词,词频达195次,其在文中的相关词意群为:

    主动发现居民需求、收获居民的认可与爱戴、心要沉下来、要有往前冲的精神、相互理解。

    其中“主动发现居民需求”这一词句,根据访谈资料中的具体意思将其理解为社区书记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因此也被编码为“工作积极主动”。初始编码阶段的研究目的在于将关键词相关的词意群(共计312个)进行分类汇总,规划出初始概念来代表涵义接近的关键词意群(相关示例见表2)。

    AE36

    (二)二级编码:聚焦编码

    在一级编码的基础上,通过将初始概念进行联系和聚焦,进一步进行二级编码形成聚焦编码。第二级编码的原则是,确保聚焦编码间意义互斥,不同的聚焦编码代表不同的范畴。

    比如,“联系群众的能力、主动跟居民接触、主动沟通、激发积极性、主动向居民提供帮助、娘家人、维护群众”等关键词意群的初始概念为“以居民为中心”;

    “处理好党群关系、服务群众和党员、各方力量的团结与调动、耐心倾听、在居民中树立口碑、主动发现居民需求、为民服务的智慧”等关键词意群的初始概念为“乐于服务居民”;

    “得到居民的支持、动员组织群众、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凝聚社区内各方面的力量、让居民充分参与、团结群众、依靠社区居民”等关键词意群的初始概念为“善于组织居民”。

    上述初始概念之间的共性表现有二:一是其共同指向的主体是一致的,涉及的主体是“居民群众”这一群体;二是各关键词意群内涵的语义主要是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以居民为中心更好地服务居民。 因此,将“以居民为中心、乐于服务居民、善于组织居民”三个初始概念链接整合为“组织动员群众”这一聚焦编码。

    通过发现初始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涵义聚焦,最终归纳提炼得出17个聚焦编码,分别是: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政策理论水平、群众导向、深入群众、组织动员群众、团队领导、党建引领、担当务实态度、执行落实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商议事能力、沟通整合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道德品质。

    (三)三级编码:理论编码

    17个聚焦编码中,“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政策理论水平”三个方面是个体政治能力的衡量指标,属于个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通过言行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品质,对其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产生影响。 因此,将这三个聚焦编码整合为“政治能力”理论编码。

    “团队领导及党建引领”反映的是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和社区书记对社区工作者团队的领导力,以及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建设状况和政治引领效果,是社区党组织组织功能的体现。 因此,将二者进行理论编码,整合为“组织建设能力”。

    “群众导向”、“深入群众”、“组织动员群众”是社区工作任务的关键所在,主要体现为以群众为中心,了解群众实际需求,掌握服务群众、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的艺术,使群众有效参与到社区治理的过程中。 因此,将这三个聚焦编码整合为“群众工作能力”理论编码。

    “担当务实态度”、“问题解决能力”、“执行落实能力”指的是社区书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以及推动社区工作部署和任务落实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因此,将这三个聚焦编码整合为“贯彻落实能力”理论编码。

    “协商议事”和“沟通整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通过搭建各种协商平台与居民或居民代表进行平等的、直接的、公开的对话,使群众关心的社区公共事务得到妥善解决和有效回应;通过社区党组织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解决社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梗阻现象,实现与群众良性互动;通过对所辖社区各类力量、资源的凝聚与整合,进而强化组织权威、优化领导资源、激活自治活力。这两个聚焦编码被整合为“协商沟通能力”理论编码。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社区书记适应环境变化和工作创新所应具备的基础性能力。社区工作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断变化,社区书记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克服社区形势变化带来的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的问题,能够用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解决社区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而实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服务创新。鉴于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紧密结合,这两个聚焦编码整合为“学习创新能力”理论编码。

    “道德品质与心理调适能力”,是社区书记持续履职必须具备的基础性能力,也是社区书记能够长期适应社区高强度工作的重要保障。社区书记每天要处理大量社区公共事务,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也是新时代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好干部标准的基本要求。此外,社区书记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以适应社区压力大任务重的工作环境并产生积极工作的动力;社区书记具备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既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区治理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这两个聚焦编码被整合为“道德品质与心理调适能力”理论编码。

    17个聚焦编码对应的7个理论编码的具体内涵维度如下(表3):

    3B9B8

    理论编码旨在通过分析聚焦编码以及聚焦编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整合、明确聚焦编码与理论编码结果之间的关系,最终形成新的理论框架。 理论编码的典型关系结构如(表4)所示:

    1E59B

    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构建与阐释

    (一)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建构

    本研究根据对访谈资料的编码分析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提取了社区书记的32 个胜任要素,综合运用扎根理论进行三级编码后,建立了包括 7 个一级指标、17 个二级指标及 32 个三级指标的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根据一级指标的内涵及整个指标架构的逻辑,进而形成由七大能力所构成的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政治能力是社区书记胜任岗位的核心能力,组织建设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协商沟通能力、贯彻落实能力是社区书记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学习创新能力、道德与心理调适能力为社区书记胜任岗位的基础性能力(见图1)。

    CF12

    (二)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阐释

    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是以政治能力为核心,由四大专业能力以及两个基础性能力共同构成的能力体系,七大能力之间紧密联系又相互促进。 政治能力是社区书记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政治功能是社区党组织的首要功能;组织建设能力是党的组织体系优势和组织功能发挥的重要基础,有助于实现党组织在社区范围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群众工作能力是指社区书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能力,决定其服务群众的成效;协商沟通能力有助于社区书记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协调群众利益关系,发挥各类主体的作用和功能;贯彻落实能力是指社区书记把社区各项任务计划和工作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也是担当务实工作态度和行为的直接体现;学习创新能力、道德品质与心理调适能力是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基础性、支撑性能力,为社区书记提供持续性动力和健康发展保障。

    1. 以政治能力为核心,夯实党在社区的执政根基、提供治理方向引领。政治能力是社区书记各种能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能力,决定其是否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能否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切实履行好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社区书记需要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要求,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基层社区中的各种问题。 社区书记要能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来宣传党的政策,能以党中央精神为指导,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总要求与本地区本社区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和融合贯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社区书记要使自己的政治能力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要求相一致,需要与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职责相匹配。 对于社区而言,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要时刻关心关注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 一位社区书记在访谈中讲道:“作为社区书记除政治意识以外,还要有政治能力,要有政治的敏锐性,比如说新冠疫情的防护,肯定是国家重大的政治任务,如果这个你都不知道,你就不知道怎么做了”。

    “最重要的是政治能力,你的主观意识要正确,不要说反正我管理了,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这样我觉得就推动不了工作的开展,做事要有点前瞻性,站位要高”。

    2. 以四大专业能力为支柱,体现社区治理水平和引领效果

    (1)组织建设能力。 组织建设能力是社区书记最基础的专业能力,是仅次于政治能力之外的重要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由此可见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建设日益重要和突出。 社区书记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把社区各类组织主体纳入社区治理体系,通过基层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织密党在基层社区的组织体系,扩大组织覆盖面,加强纵向延伸、消除横向盲点。 社区党组织需要通过组织嵌入、组织整合等方式获得强大的动员和组织力量,才能实现党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各类组织的有效领导。

    (2)群众工作能力。 对于日常主要与社区居民直接打交道的社区书记来说,群众工作能力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群众工作是党组织开展基层工作的传统经验与优势所在,群众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党群关系、基层治理效能,关系到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社区书记要把服务社区居民、造福社区居民作为日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作为开展工作的价值取向;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日常工作的努力方向,着眼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服务需求。社区书记在工作中要始终牢记群众观点,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提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时刻倾听群众呼声,实实在在解决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种利益问题。访谈中一位社区书记分析

    “群众工作能力主要体现在要有服务群众的意识,工作积极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同时需要以居民群众为中心,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3)协商沟通能力。协商沟通能力是社区书记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专业能力。社区党组织需要与社区居委会、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社区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等各类组织和社区居民共同治理社区事务、共同推进社区建设、共同享有社区治理成果。社区党组织不能依靠行政权力和资源控制实施领导行为,而要靠平等的协商、经常的沟通赢得其他主体支持进而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社区书记要避免以行政化的命令方式开展工作,而应以先锋模范和榜样示范作用获得居民和其他各类主体的支持和认同,需要与其他各类主体进行平等的协商沟通。此外,社区书记和社区党组织要尊重社区其他各类组织的功能定位并支持社区居民的自治需求,善于动员基层各类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对社区治理各类主体之间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沟通妥善解决。

    (4)贯彻落实能力。贯彻落实能力对于社区书记来说是在工作中体现最直接、效果最明显的专业能力。社区是直接面向社区居民的最基层,是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和上级工作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所有的工作任务都需要在社区层面贯彻落实。社区书记的贯彻落实能力强也意味着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等功能能够有效发挥,贯彻落实能力需要坚持结果导向和绩效导向,社区党组织各项功能发挥情况可以作为检验社区书记贯彻落实能力的准则和标杆,依据社区党组织的工作绩效可以判断社区书记贯彻落实能力的高低。

    3. 以两大基础能力为支撑,提供持续性动力和健康发展保障。学习创新能力、道德品质与心理调适能力是保障社区书记核心能力与专业能力持续有效发挥的基础性、支撑性能力。

    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社区书记具有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区治理不断发展的需要。对于社区书记而言,首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最新工作部署,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党的创新理论既要前后贯通学,也要及时跟进学;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先进社区和工作榜样学习,也要向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中的达人能人学习,努力做到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最后,在学习中还应努力把学习内容、学习重点与社区治理实践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将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先进方法与应对社区治理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结合,增强工作本领和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创新不断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道德品质与心理调适能力是社区书记能够长期适应社区工作权小责大、矛盾复杂环境的基础性支撑能力。道德品质在人的发展中处于关键地位,良好道德品质能够合理地调节个人的行为,并对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起到引导、把控作用。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让社区书记在复杂工作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够秉公用权合理运用社区各类资源。心理调适能力反映的是个体价值观、工作心态、意志品质、行为等层面的内容,积极心理调适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自我抗压能力,同时可以为组织团队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形象反映了社区压力大、任务重的工作特点,社区书记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才能持续适应并有效应对社区治理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本文依据扎根理论对体现社区党组织功能定位和角色作用的社区书记胜任力进行研究,在对绩优社区书记行为事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社区书记胜任力指标体系,丰富和拓展了社区书记胜任特征的理论内涵及研究范畴。 本研究认为社区书记胜任力主要包括一个核心能力、四大专业能力和两个基础能力,这七种能力共同构成了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

    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中的核心能力即政治能力,政治能力直接影响着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有效发挥以及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四大专业能力即组织建设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协商沟通能力、贯彻落实能力,代表社区书记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水平,是社区服务水平与治理效能的直接反映和外在体现。两个基础能力,即学习创新能力、道德品质与心理调适能力,属于社区书记的基础性、支撑性能力,对于社区书记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的长期持续发挥提供基础性和支

    撑性作用,为社区书记提供持续动力和有效保障。

    (二)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是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以及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领导核心作用背景下提出并建构起来的,揭示了符合胜任力模型的社区书记队伍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及推动基层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方面的关键角色和重要作用。

    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基于绩优社区书记和社区党组织主要功能与领导核心作用而提炼出来的七种能力,系统概括了社区书记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背景下所需的主要能力和胜任特征,指出社区党组织的党建引领绩效与社区书记的胜任力密不可分。 因此,无论是对社区书记的选拔招录还是日常考核,或者加强社区党组织队伍建设、社区党组织书记选优、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社区书记、选拔社区书记担任街道领导岗位及党组织后备人才库建设等各种需求,都可以参考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对社区书记从个体能力和组织功能发挥两个方面进行测评和考核。 为更好发挥党建引领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可根据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对社区书记进行多渠道、多维度、多阶段的能力培训与潜能开发,建立与胜任力指标体系相对应的社区书记培养体系,将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实践、职业素养修炼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并选择与其匹配的培训方式如行动学习法、情景剧表演、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训练和模拟,以培养社区书记发挥领导核心和治理主体作用为主要目标,引导社区书记不断反思与参与、注重行动与合作,实现思想、行动、价值观的高度统一,不断提升社区书记任职的胜任能力,推动社区党组织核心功能充分发挥和领导核心地位的有效实现。

    上一篇:郑秉文:惠民保“制度红利”期还正当其时

    下一篇:蔡礼强:领导干部提升实践能力重在把握基本内涵与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