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要闻
  • 预告通知
  • 专家观点
  • 学术活动
  • 研究成果
  •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柴宝勇:深刻把握斗争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

    发布时间:2024-08-23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4年第7期 浏览次数:

    14CFF

    柴宝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规划与评估处处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内法规与国家监察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政党政治、党内法规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进行伟大斗争”作为领航推进“四个伟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对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全党同志指明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保持怎样的奋斗姿态,并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确立为在前进道路上全党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斗争精神的丰富内涵、目标任务和策略方法,对于党员干部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斗争精神的丰富内涵

    新时代的斗争精神科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斗争思维的革命性和人民性,凝练发展了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斗争经验,为中国共产党人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斗争精神既不等同于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反动阶级统治的武装斗争,也不意味着马基雅维利主义所主张僭越道德的利益争斗,而是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以人民幸福安康为最终目的的精神样态和奋斗姿态,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逻辑。

    马克思主义斗争思维和百年党史的斗争经验是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斗争思维发端于阶级斗争理论,其基本原理广泛蕴藏在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矛盾观点中,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斗争思维在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扬弃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斗争观不再以阶级对抗为斗争方向,而是通过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的斗争强化自身建设、赢得历史主动。马克思认为,“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04页)。坚持和发扬斗争精神,关键在于巩固党的革命属性,革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和外部风险隐患,最终达到“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的战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优良基因和历史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表明,发扬斗争精神符合世情国情党情,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事业汇聚起强大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

    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新时代伟大斗争的三方场域。“两个大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集中体现,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事业存在诸多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国际社会面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等风险,且随时可能出现深刻复杂的变化,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持续增多。因此,发扬斗争精神就是要在国内社会矛盾和国际复杂环境交织的情况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做好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的斗争准备。

    “治国必先治党。”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时代统筹好“两个大局”的根本政治保证。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就是要同党内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人和事作坚决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斗争精神贯穿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全系统全环节。

    此外,从斗争环境的呈现形式上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的重要论述,画好这个“同心圆”,既是要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要在现实和网络两个战场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确保社会生活特别是网络空间的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抵御外部风险挑战是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双重性质。“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26页),这五种风险挑战的具体表现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主要斗争对象,其中包含了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外部风险挑战是斗争的主要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斗争的次要矛盾,两类矛盾决定了进行斗争的不同形式、不同方法、不同特点。

    一方面,发扬斗争精神要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斗争的直接目的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维护社会长期稳定,从人民内部来看是非对抗性的,是可以通过改革解决的是非问题。毛泽东指出,“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5页),针对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的斗争要把握争取团结、化解分歧、兴利除弊的主基调,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合力。另一方面,发扬斗争精神要求有效抵御外部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大作出“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的关键论断,这意味着敌对势力始终怀揣破坏我国发展建设伟大成就、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野心,这种矛盾是对抗性的,是需要依靠雷霆手段从根本上清除的敌我问题,针对外部风险挑战的斗争就是要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牢牢掌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二、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是进行伟大斗争的直接任务,根本目标包含了“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人民利益”“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防范各种风险”五个方面,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极强的全局思维和战略思维,为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确定了行动指向。

    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培树清风正气。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能不能发挥好,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制度能不能执行好。历史告诉我们,如果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遭到破坏,必然导致政治失能、经济失衡、社会失序,对党和人民事业构成极端影响和严重危害。

    当前,在国内国外、线上线下还存在一定数量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现象,要求我们用好法律手段、舆论武器等斗争工具,识别和整顿弱化党的领导、动摇党的执政基础、损害党中央权威、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言论和行径。从根本上讲,就是通过斗争肃清歪风邪气,强化全体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带头走好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

    为维护人民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也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然而,“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仍然在一定范围内污染党内政治生态,进而衍生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

    党员干部通过发扬斗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维护人民利益,需要应对两个方面的具体任务。一是保持清醒头脑和斗争姿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尤其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四风”问题。二是树立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为人民群众所认同的价值观念,“以点带面”,形成弘扬正气的大气候、大环境。

    为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破除顽瘴痼疾。改革创新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但是社会领域内还存在不少阻碍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机制因素,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破除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需要依靠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突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掌握同改革创新不相适应的不利因素进行斗争的方式方法,主动在深化改革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考验中识变应变求变,聚焦阻碍社会进步的顽瘴痼疾,精准靶向开展斗争。

    为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情况下,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我国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发扬斗争精神是抵御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的制胜法宝。历史充分证明,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软弱退让求安全则安全亡;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软弱退让谋发展则发展衰。

    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全球性问题加剧,外部势力随时可能打压遏制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情况,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才能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不断强化党员干部顽强斗争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有助于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提供有利条件和工作基础。

    为防范应对重点领域的风险挑战发挥先锋作用。党和国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遍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自然界等各个领域,出现了传统风险与非传统风险相互交织、自然风险与人为风险并存的局面,这些风险具体包括经济全球化受阻带来的创新乏力风险、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带来经济衰退风险、重大国际政治军事冲突和全球危机带来的极端环境风险等。(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课题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认识、经济前景与战略任务”,《经济研究》2022年第8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发扬斗争精神就是要在全党树立“危”与“机”的辩证思维,靠前一步朝着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复杂环境,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和把握机遇。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党员干部以积极的行动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鼓励青年党员特别是年轻干部做攻坚克难的“开路先锋”。

    三、发扬斗争精神的根本要求

    以党的全面领导统揽伟大斗争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党的全面领导既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也是党的一系列政治优势在国家建设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中得以彰显的根本保证。以党的全面领导统揽伟大斗争全局,首先是根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好党的创新理论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培养党员干部的斗争战略思维,同时引导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与一切损害党的政治优势的现象作斗争,以政治建设巩固党的全面领导。在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基础上,发挥各级各类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聚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国家安全、军队建设、祖国统一等各个领域的具体斗争任务,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

    以党的群众路线凝聚团结奋斗力量。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中国共产党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因此,人民是新时代伟大斗争“时度效”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一是坚持斗争为了人民,发扬斗争精神的根本追求就是保障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坚持斗争依靠人民,只有通过党员干部尊重、带动和发挥最广大人民的斗争精神,才能真正战胜各种困难挑战。从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上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要求。一方面,人民参与为伟大斗争注入了强大动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通过系统全面、相互衔接的完整民主实践机制,调动起人民群众参与党的事业和伟大斗争的积极性,为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考验提出科学方案。另一方面,人民监督为伟大斗争提供了坚强保障。接受人民监督是我们党祛病除疴的良方,是将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推进的必要举措,党和国家通过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持续警示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以国家安全工作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安全格局”这一概念,重点包括“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四方面内容,每一方面都涉及国内国际的风险挑战和各类矛盾,与进行伟大斗争具有对象和手段上的一致性。在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发扬斗争精神,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凝聚“最大合力”。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确保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而意识形态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核心内容,需要以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增强广大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二是抓好“关键少数”。党员干部是组织动员群众、整合社会力量的基础工作队伍,只有引导党员干部率先树立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才能培养他们在变局中把握规律、在乱局中趋利避害、在斗争中争取主动的战略能力,从而织细织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国家安全工作网络。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自我革命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奠定重要支撑,新时代党的建设又在“四个伟大”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发扬斗争精神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历史地看,百年党史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通过同一切影响先进性、弱化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党始终保持着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实践地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并通过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

    党的自我革命是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劲动力。党的纪律和规矩不仅是对党员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的严格规定,更是对党员干部、人民群众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的培育,党以自我革命调动起全党范围内最广泛的进步力量,消除阻碍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不利因素,同时把党的革命性在实践中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使党和人民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4年第7期

    上一篇:王阳亮 :推动人民监督更活跃更有效

    下一篇:王炳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