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要闻
  • 预告通知
  • 专家观点
  • 学术活动
  • 研究成果
  • 课程班
  •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柴宝勇: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发布时间:2025-04-09 来源:《学习时报》2025年4月9日 浏览次数:

    柴宝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内法规二级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委规划与评估处处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内法规与国家监察研究中心主任、校学位定评委员会委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校科研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也成为做好群众工作、凝聚思想共识的新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是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通过坚持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加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整套工作理念和方法,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把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重要实践路径。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实践新形态,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深刻认识,也展现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首先,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拓宽了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向度。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做好群众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具有清醒认知。坚持不懈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求新时代党员干部不仅要善于把握现实社会的生产生活特征,更要精准捕捉网络平台上人民群众的合理意见建议,凝聚线下和线上民主参与相互推动、相互补充的合力。其次,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彰显了信息时代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取向。随着信息时代群众意见表达向网络空间的转移,并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互联网技术重塑了不同社会主体间的互动模式,对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方式方法、工作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要求人民民主的制度设计和机制运行在网络空间中仍需将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听取群众意见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最后,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追求。互联网既是国家治理的重点场域,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对于聚民心、汇民智、集民力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充分、有序参与到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中创造便利条件,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强大动力。一是有利于进一步筑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群众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稳固,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逐步建立成熟的制度程序、形成完整的参与实践,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地发挥民主效能。通过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党的领导力量能够覆盖更广泛的社会发展领域,更充分地调动群众参与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来。二是有利于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良性互动。互联网高效、便捷、平等、互动的特点,显著提升了民主制度的运行效率,有助于党领导人民群众依托互联网围绕特定议题及时展开沟通和协商,确保党的政策主张既符合人民群众期待,又能够激发人民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三是有利于强化民主参与的整合能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要求各类社会主体平等表达意见,还要求协调利益冲突、整合社会力量、实现求同存异,通过完整的民主制度链条,凝聚更广泛的进步力量。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注重发挥整合功能,促进各方面制度的衔接与配合,这一整合过程是在智能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对网上社情民意的甄别、筛选与融合,而非网络数据的简单相加。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对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了新要求。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是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由之路,应树立系统思维,进一步画好网上网下群众工作“同心圆”。

    一是将培养党员干部网络思维和提升群众用网能力结合起来。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建立起的各种电子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成为联结人民群众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纽带,这要求党员干部深入把握新时代群众路线智能化、网络化要求,提升信息工作素养,避免失语失声,增强抵御意识形态风险、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同时,用好宣传、教育等工作抓手,增强人民群众依法文明用网、抵制网络谣言的能力,引导广大网民合理表达建议诉求、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二是将健全配套基础设施和提供完备制度供给结合起来。一方面,以现有社情民意征集平台为基础继续整合信息化资源,打造更加高效便捷、均衡持续的公共服务渠道,同时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信息技术,实现各方面信息集成共享、各领域工作衔接配合,打造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参与感、获得感的网络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制定有利于网民有序融入政治生活的制度规范,确保各行各业群众的网络政治参与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三是将线上平台交互联动和线上线下有机衔接结合起来。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就要利用好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优势提升党领导各方面群众工作的实践效能,利用技术手段打破政务服务平台之间的“信息孤岛”,跨部门、跨系统打通社情民意征集渠道,形成“数字人大”“数字政府”“数字政协”等共建共享的政务信息服务体系,同时,遵循线上线下紧密融合的内在要求,打通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同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通道,把打造和优化人民建议征集系统的“先手棋”“慢功夫”在线下做实做足。

    四是将发掘典型工作案例和推广民主参与经验结合起来。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和部门以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为牵引,不断创新网络上的民主参与形式,增强广大网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要深入剖析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工作路径以及在激发群众自治活力中的注意事项,加强宣传阐释和经验总结,发挥典型案例对基层实践的带动作用,在全社会营造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观点|吴田:人才治理:理论基础与实践进路

    下一篇:陈明:中国村民自治的返本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