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9日下午15时50分,中环一号第74期读书分享会举办,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步传递学术的火花。在望京校区大报告厅内,政府管理学院2023级的全日制与非全日制MPA学员们满怀期待地汇聚一堂,共同迎接这场知识的盛宴。与此同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学府的百余名学子也跨越地域限制,通过线上平台积极参与了本次读书会。
本期读书会特别邀请《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的译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教授为同学们作书目导读。本次读书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蔡礼强教授主持。
郑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同学们带来了诸多启发。郑老师的分享不仅涵盖了《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一书的核心内容,而且还结合了全球化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通过他的讲解,同学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不同福利模式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复杂因素。
中国社保制度的历史背景
郑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社保制度的历史背景。他指出,社保制度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逐步建立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郑教授特别强调,这一阶段的制度建设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进行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福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接下来,郑老师介绍了福利制度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特别是二战后,福利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改革的重要对象。郑教授指出,随着时间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展现出政治事务民主化、经济运作市场化和社会事务国家化的特征。
郑教授还分享了翻译《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的心得感悟及文章逻辑,并通过多种生动的案例,阐明了不同国家福利模式对社会结构、就业机会及劳动力市场的不同影响,揭示了社会保障制度在维持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郑教授指出:1、理论和实践证明,福利国家的存在是必要的;2、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福利模式,只是个选择的问题;3、当前福利模式在不断适应调整,改革出现一定范围内的趋同性;4、对福利扩张与福利紧缩需保持同样的警惕,要建立包容可持续的福利制度。
同学分享
接下来,陈宽、刘鹏、张京亮、李偲、李雨朋五位同学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分享。郑教授做了精彩的点评,希望同学们能够准确界定福利制度的内涵和外延,结合中国情景,更好地使用理论指导实践。
最后,蔡礼强院长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郑教授的精彩分享如同一盏明灯,极大地照亮了同学们的学习之路。他希望同学们学好用好这本经典著作,能够将这部著作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维,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同时也要注意用批判思维看待理论,同中国场景更好融合,让学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
此次读书会上,师生们在交流与碰撞中擦出了智慧的火花,激发了无限的可能。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这本经典著作的理解,更为同学们未来的学习与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