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政府管理学院特别邀请到同济大学国政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全球城市与合作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金融与社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葛天任教授,为社科大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中国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比较:北京、上海、深圳”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通过线上进行,由学院副院长皇娟副教授主持。
葛教授的本次讲座不仅梳理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概念和理论脉络,还探讨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演进与实践创新,以及新时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挑战,此外葛天任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中国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比较与分析,聚焦北京、上海、深圳三座城市,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
首先,葛教授辨析了“社区(community)”与“社会(society)”的概念,强调“基层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是从国家基础性权力运行的角度讨论基层政府如何管理社会、社区;而“社区治理”是围绕着城市的街道管理和社区建设而展开的公共事务管理或治理,侧重社区公共事务。
其次,葛教授分别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脉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外,针对国家与社会关系,葛教授详细阐述了三种竞争性理论——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国家主义,并指出它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差异。反思部分,葛教授指出虽然国家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市场失灵和社会失灵问题,但过度的干预也可能抑制社区的活力和自治能力,寻找国家与社区之间的平衡点成为关键。
再次,葛教授探讨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演变与成就。回顾历史,从春秋战国的家族聚居到秦汉的乡亭里制,再到唐宋的里坊制和牌甲制,基层管理逐步规范化。元明清时期,多种制度并存,加强了组织与控制,同时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民国时期,地方自治和乡村建设推动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单位体制、街道居委会和农村人民公社等中国特色治理模式的建立,为政权稳定和计划经济运行提供了支持。
回归现实,葛教授强调,新时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需求变迁:即民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正逐步趋向多样化和个性化。第二,要求变迁:国家对社区治理及服务水平的标准持续提升。第三,技术变迁:随着虚拟社会和数字化治理的蓬勃发展,对治理手段的创新与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
最后,葛教授分析了北京、上海、深圳等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案例,包括北京东城胡同、右安门街道等地的治理模式,总结了这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变革,并比较了它们在治理模式上的特点,从而提供了宏观与微观视角,并揭示了基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挑战。
在讲座的最后阶段,同学们纷纷向葛天任教授提问,葛天任教授耐心地对每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答。随后,皇娟副教授对葛天任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且鼓励在场的同学们继续保持积极的思考态度,期待葛教授今后能够继续与本院师生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
文|2024级硕士研究生王晨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