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前欧洲研究所所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理事长黄平,长期研究国际关系和中外关系,对跨文化沟通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具有独到见解。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黄平委员接受了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的专访,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向世界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以及文化要素在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方面的重要作用等话题,发表了他的看法。
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基础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开幕会上,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指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历史责任。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进,当代中国正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更加需要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黄平认为,汪洋主席提出的中华儿女大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当中的一个关键。中华儿女是一家,拿两岸来说,虽然我们还没有完成祖国最终统一,但是我们在共享同一个文化的历史大背景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因此,我们要共同分享、共同弘扬、共同继承我们共同的文化,最终将其凝聚成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文化要素、文化基因和文化积淀,并且在新时代下,凝聚成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基础与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
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两个脉络
中国拥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今面对“两个大局”,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结合起来,更好地对世界讲好中国的文化故事。
对此,黄平说:“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脉络,一个是时间上的,中华文化虽然历史悠久、非常优秀,但也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多元化,甚至日常生活方面个人化的特点。另一个是要超越中华文化只为中国人所享有的观念。实际上中华文化优秀的部分、人类共有的部分,是完全可以与其他文化、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其他地区来分享的,最后形成不同文化间的互鉴。”
中国文化成功的国际性表达
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冰墩墩的形象作为中国文化要素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与青睐,这种中外文化的美美与共、中国文化成功的国际性表达,成为本届冬奥会的一大亮点。
黄平认为,冰墩墩这个案例特别有意思,熊猫毫无疑问是全世界男女老少,不分民族、年龄、地区都喜欢的,但冰墩墩的设计还是有一些很特别的地方。比如,设计师是一批年轻人,他们不只是简单再现熊猫的可爱,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新时代各个国家、民族的人都共同喜欢、欣赏的要素,把它做成大家都能感受得到的一个文化符号。
黄平说:“这个案例揭示出,文化因素中其实有很多是可以跨越狭隘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能够传递人类共通的理想追求、信念、价值和生活中的喜好。将这样一种东西作为我们文化传播和文化分享的要素,确实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