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沙龙活动”是MPA职业发展的系列活动之一,此模块围绕同学们的需求出发,在中心老师的指导下,由同学们自发选题、自发组织。第一期的沙龙主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做发展规划》,沙龙主理人:胡国慧同学,通过问卷收集、现场分享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索职业发展的目标。
秋意渐浓,2020级MPA全日制班的同学相聚在望京校区304教室,展开了一场关于职业发展规划的沙龙活动,活动有幸邀请到了MPA教育中心的翁琨、白玲玲和王海莲三位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与职业思考,助力2020级新生走向理想未来。
活动伊始,胡国慧同学对于前期问卷调查结果围绕现在及之前所从事的工作、读研原因、未来两年的期望与规划、是否需要再就业情况、毕业后的规划等方面做了简单的数据分析,此次问卷调查共有68人参与,其中全日制新生46人,非全日制新生22人。41.18%来自公务员队伍,36.76%来自企业,13.24%来自事业单位,剩余8.82%来自于第三方检测机构、银行系统和大学生村官。关于读研的原因,57%的同学是为了提升自己,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管理能力的提升等,43%的同学是为了职业转型。对于未来两年的期望,同学们想在公管理论知识获取、英语水平、考证和拓展人脉上有所突破。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同学,有37%的同学需要再就业,25%的同学不需要再就业,剩余6%的同学有2%想继续读博,4%的同学还在考公和考博之间徘徊。总结大家的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MPA在考公中的优劣势?MPA专业可否读博?可选什么专业?是否可以参加选调生考试?可否推荐就业和实习信息等。
接下来有七位全日制班的同学做了自身的分享,如下:
李楠楠同学:在进入社科大之前,我一直在第三方机构-华测检测做食品检验相关工作,现在我选择继续读书是因为我觉得人生不应该把自己标签化、给自己的人生设限,我的人生应该有更多的可能。
为自己现阶段设定的目标就是学好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广结朋友、积极参加活动提升沟通组织能力并于MPA毕业之后加入公务员队伍。给自己设定这样一个职业目标是因为它是一个有前景并且有社会意义的职业,更源于我对其社会治理、公共政策实施等相关工作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最后,提出现阶段的困惑:1.如何在公考岗位选择中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2.公共管理硕士在公考中有什么优势?
姜志超同学:我曾是一名省选大学生村官,2020年离开了服务五年的基层,重新步入校园选择攻读全日制MPA。
结合之前的一些考试经验,期望在两年的学习生涯中,充实自己的理论体系,提高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并希望通过跟随导师深入学习,获得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为未来继续深造或者有更多选择机会打下基础。
目前存在的疑惑是,以前从未接触过公共管理方面的学习,公共管理应该怎样学?毕业时选择直接择业还是继续深造,怎么判断自己适合哪一选择?
胡洋同学:首先,我要简短介绍一下我的过往。我有两段职业经历,其一:在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工作于斯里兰卡“一带一路”项目,后期主要负责公司项目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其二:回国后,我去了一家私企做项目技术负责人。
其次,我想讲一下我考研的初衷。一个是出于对建筑行业漂泊无定生活的厌倦和对确定性生活的向往导致我立志要改变自己。再一个原因是我在社会中更加充分地认知到知识和学历的重要性,所以决定了考研。
最后,我想讲一下以后的规划。短期来讲,抱着既然学就要学到位的心态,我定下了我的首要目标,那便是考博。而在此期间,我会把考证(法考、翻译资格)和发表论文作为我的分期目标去努力实现。长期来讲,我觉得科学的本源引导着社会的发展,若想更好地了解我生存的所在,可以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个大方面去认知,现在既然选择了社会科学的方向,我将以此为主线,不断学习,期望能在未来的生命中,不断提升自己,同时,我也期望能以自己所学,回馈社会,造福我生存的世界。
冯砺初同学:本人2016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是一所东北地区的211,专业是金融学,2016年本科毕业之后通过校招,进入中国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工作,工作四年后,全脱产来攻读硕士学位。对于今后的发展计划是想继续攻读博士,做研究。对于专硕读博有以下几点疑惑。分别为读博专业方向的选择、考博和审核制、现阶段需要准备的、硕士期间的规划、导师的选择、学校的选择、发表论文等。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实现目标,取得一定成果。
董锐同学:
大四通过校企合作进入了英语培训机构任职,工作两年后发现圈子的局限性,为了寻找更大的舞台更好的机遇,临时决定考研,决定做的仓促但也坚定。两年后希望继续学业,第二手准备是考部队文职。由于近些年部队文职要求越来越苛刻,所以也有一些疑惑:首先,MPA专业对于考部队文职是否有优势及优势所在;其次,部分军队高校文职工作需要博士学位,MPA专业读博困难程度;再次,读研期间入党机会;最后,大部分岗位要求985、211或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对于新生学校,我们是否失去了竞争力。也许有的同学已经有了清晰的目标,有的还没有,我们一起在未来的两年里找到方向。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希望每一个人最后都可以坚定地走向自己的“罗马”。
冷玉凡同学:本科毕业于一所财经院校,先后在金融机构、实体企业从事投资工作六年,工作内容涉及政策研究、投资项目管理、政企合作等方面。因为一直怀有读研梦想以及职业发展需要,所以报考了社科MPA。目前已给自己制定了阅读专业文献的计划以及发表论文的目标,希望通过两年的脱产学习,自己的视野格局、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能得到较大提升,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投资研究工作。现阶段最大的困惑是如何系统地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隋建坤同学:悟已往——毕业之后,对未来没有规划,当时为了生存,选择了保险公司,虽然经过用心钻营,职位提升,但技能熟悉之后,平凡的工作使我越来越想突破自己,寻求改变。自己喜欢热闹与喧嚣,喜欢挑战于刺激,更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些条件只有在大城市才能更好的得到满足。不得已而审视自身,除巧言善辩外别无长处,故需寻求一稳妥工作安身立命,而后做长远规划。
知来者——思前想后,唯有公务员能满足我现有需求,而公考之难,深有体会,权衡之下,不得已以考研后再考公的方法曲线救国,奈何人近中年,已无力承受考公失败的打击,故需同时学习法考,即可作为考公选择的助理,亦可做为退路重选职业,如可进公检法,哪怕最后辞职,也可以当律师继续谋生。
虽已做好计划,但亦有如下两点困惑。
一、 多年来,虽有规划,但无法认清剖析自己,此乃对自己的困惑之一。
二、 我现存之规划,多重实效,规划略短,却无长久之奋斗目标,此乃规划的困惑之二。
最后,借用曾国藩的话,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七位同学分享后,首先白玲玲老师对于同学们的分享做出了相应的反馈,白老师指出能够理解我们“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当下焦虑”,同学们虽然都在积极为两年后的职业做规划,但所定下的目标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目标”,而是通往目标的手段,同学们更应该去考虑“人生的真正追求和对幸福的理解”。
接下来翁琨老师告诉同学们既要“向内看”,也要“向外看”。“向内看”发现并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向外看”分析周边资源,把握机会,寻求更大的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留下两道值得我们深思的两个问题:你希望从未来的工作中获得什么?五年后,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最后王海莲老师介绍了往届学长学姐的就业情况,又对MPA教育中心的职业测评做了介绍,并对有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的同学做了热情的邀约,给同学们树立了信心。
本次活动让同学们更加清晰地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希望同学们坚守初心,砥砺向前,待到毕业时,都能学有所成,所获皆所期,在社科的大家庭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走向理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