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下午,政府管理学院举办了首期“政管之光”青年学子学术沙龙。本次学术沙龙特邀蒋敏娟教授为评议人,学院副院长薛在兴教授参加,陈若凡博士主持沙龙,由杨春扬博士、李雨朋博士、刘静硕士三位主讲人作学术分享报告。
在沙龙正式开始之前,薛在兴教授为本次学术沙龙做开幕致辞,在致辞中他表达了对同学们积极参与学术活动,提高自身学科素养的殷切期待,同时指出学院正努力营造学术氛围、提高科教融合水平,争取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学术活动之中。在最后薛老师也对蒋敏娟教授在百忙之中抽空担任评议人表示感谢。
主持人陈若凡博士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对学术分享报告的讨论,尽情地畅所欲言,真正体现学术沙龙的价值。同时不要过分拘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在座的各位听有所得,发言人讲有所获。
学术报告分享
在报告一“数字治理平台:数字时代的公共政策工具创新”中,杨春扬博士向大家介绍道:“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更新,推动了传统政府治理工具的创新性运用,还为创新政府治理工具和手段提供可能的空间与技术路径。在政府治理的过程中,数字治理平台越来越成为公共政策目标实现的媒介和工具。” 杨春扬博士以大数据发展为背景,介绍了数字治理平台作为政策工具的可行性,认为数字治理平台是一种新的治理方式与工具运用,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共享性等特征,具有数据共享和共用便利的独特优势,在数据存储和数据传递方面有着超强的能力。同时也点明如何有效处理技术、制度与治理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未来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在报告二“基于大数据的预测性警务潜在风险分析:一个社会共识演进的视角”中,李雨朋博士首先综述了预测性警务的应用现状,指出其潜在风险及算法的程序性缺陷。之后通过标签理论这一社会学视角,分析预测性警务影响社会共识演进的具体作用机制。最后落脚于审慎使用预测性警务对中国的长远影响,思考了人们对数字技术赋能警务治理应用的创新应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坚持数字时代的人文关怀,推动社会朝着更加公正、包容和人性化的方向迈进。
在报告三“政治知识、政治价值观与公民政治参与 ——基于市场化的跨层调节作用分析”中,刘静硕士借助数据对政治知识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关系做出更为细致的探索。她的研究从政治心理学视角出发,将政治知识分为主客观两个维度,并着重对主观政治知识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刘静硕士在研究中引入“市场化”这一环境变量,探究不同地区市场化推进的差异化水平对公民政治参与影响机制的可能性影响。在“结构—认知”框架基础上,认为市场化可能在“公民主观政治知识→政治价值观→公民政治参与”的间接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刘静同学在报告中图文兼具,展示了研究模型的结构框架、统计结果与相关矩阵等图例,简洁明晰。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和实践启示,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提高政治认知水平和,激发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也对政府、媒体等主体提出了建议。
教授点评汇总
对于报告一,蒋敏娟教授对其创新之处作出肯定,同时也指出文章目前存在的概念不清及概念扩大的问题,但不乏是一次好的尝试。
对于报告二,蒋敏娟教授认为标题专业性强富有学术色彩,合理应用了跨学科理论使人眼前一亮。但对论文的结构上仍欠把握篇幅不够,且在对个别术语的界定上存在瑕疵,总归是瑕不掩瑜。
对于报告三,蒋敏娟教授认为这篇文章有大量的实验调研,数据来源科学可靠,且引入市场化这一环境变量具有创新之处值得借鉴,但在假设模型中或许存在一定的纰漏。
通过参与本次学术沙龙活动,培养同学们“对学院有感情,对学术有激情”。相信本次的学术沙龙会给各位参会同学带来很大的收获,希望以后的学术沙龙活动会有更多的同学投稿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