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要闻
  • 预告通知
  • 专家观点
  • 学术活动
  • 研究成果
  • 课程班
  • 您的位置: 首页 > 师资力量 > 专任教师 > Z

    郑建君

    发布时间:2022-05-24 来源: 浏览次数:
    研究方向
    政治心理与行为;社会治理心理学;公共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职务/职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国家治理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邮箱:zhengjjcass@sina.com
    电话:

    个人简介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

    郑建君,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治理研究室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治理研究院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计算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政治心理与行为、计算政治学、公共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已出版专著9部,在《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心理学报》、《教育研究》、《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学术杂志、媒体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系列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对策建议等100多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课题,参与完成多项中央部委交办、合作项目。

    著作类
    1.独著:《公众心理状况与公共危机治理效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1月。
    2.独著:《行动中的政治人——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4月。
    3.独著:《政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
    4.独著:《基层公务员心理状况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5.独著:《社会政治决策中的选择偏差研究——“信息的选择性接触”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6.合著:《中国不同公民群体的政治认同与危机压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1月。
    7.合著:《政治认同与危机压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5月。
    8.合著:《中国公民政策参与研究:基于2011年全国问卷调查数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
    9.合著:《中国公民的政策参与——2011年北京、广东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5月。
    
    期刊类
    1.	郑建君、郝泽一. 治理满意度缘何影响公众的国家稳定感知——基于政府权威和政治价值观的作用分析[J]. 探索, 2025(已录用)
    2.	郑建君、谭舒予. 政府权威感知形成的心理机制解析:过程机制与边界条件[J]. 公共管理评论, 2025(已录用)
    3.	郑建君、谢国梁. 政府治理满意度对政治信任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条件——基于美好生活感知和社会信心的分析[J]. 政治学前沿, 2025(已录用)
    4.	郑建君、马璇. 中国政治心理学的发展路径:自主与开放[J]. 政治学评论, 2025(已录用)
    5.	郑建君,高妍春. 政府回应性、政治支持与政治参与的影响关系——基于济世兴邦政治价值观的调节分析 [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74 (02): 37-48.
    6.	郑建君,陈安妮. 文化价值观、政治价值观与公众政治支持的关系:基于政府回应性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J]. 北大政治学评论, 2024, 16(01): 75-95.(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2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7.	郑建君,高敬雯. 公众美好生活感知对政府权威的影响——基于政府信任的分析 [J].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4, 3 (04): 133-148.
    8.	郑建君,刘静. 政治知识、政治价值观与公民政治参与——基于市场化的跨层调节作用分析 [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4, (01): 138-148.
    9.	郑建君,马瑾霏,杨安琪. 基层公务员进取精神向担当作为转化的过程机制与条件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4, (01): 30-39.
    10.	郑建君,吴润琏,秦婉竹. 公众数字政府治理体验对美好生活感知的影响机制与条件 [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5 (6): 57-68.
    11.	郑建君,孙瑞佳,马瑾霏. 个体公平感如何影响政治参与意愿:——基于政治信任的分析 [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8 (6): 123-134.
    12.	赵东东,郑建君. 性而成命:政治价值观的人格基础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7 (6): 69-77.
    13.	郑建君,马瑾霏. 从政治认同、对党忠诚到担当作为——基于非公企业党员公共服务动机的分析 [J]. 党政研究, 2023, (4): 57-68+125.
    14.	郑建君,高妍春. 政府治理效能提升对公众获得感和社会信心的影响机制——基于全国10320份调查问卷的跨层次分析 [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3, (3): 104-114.
    15.	ZHENG J, ZHANG 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litical Perception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om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Surveys[J]. International Critical Thought, 2023,(2):193-204.
    16.	郑建君,高妍春,付晓洁. 主动性人格对中小学教师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基于工作投入和组织创新气氛的作用分析 [J]. 教师教育研究, 2023, 35 (3): 66-73.
    17.	郑建君,罗晶晶,刘静. 政府职能转变如何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基于公共服务参与和满意度的分析 [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5 (4): 151-158.
    18.	郑建君, 王阳亮, 陈承新, 韩旭. 坚持人民至上 共创美好生活——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发展报告[J].管理世界, 2023, 39(1):15-28.
    19.	郑建君, 赵东东.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价值观结构及特征初探[J].政治学研究, 2022(4):103-118.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2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0.	郑建君, 张树华. 中国之治与美式民主——基于国际民意调查对中美两国的政治认知及比较分析[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22, 7(8):93-100+123-124.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政治学》2023年第1期全文转载)
    21.	郑建君, 马璇, 刘丝嘉. 公共服务参与会增加个体的获得感吗?——基于政府透明度与信任的调节作用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 2022, 15(2):42-59+196.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22年第9期全文转载)
    22.	郑建君, 赵东东. 不同类型民主观念对政治机构信任水平的影响——基于国家(地区)发展状况的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6):47-5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政治学》2022年第3期全文转载)
    23.	郑建君, 王舒琼. 中国青年群体政治价值观的现状与特征[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8(6):34-43.
    24.	郑建君, 刘静. 公众村社认同、秩序感知对政府信任的跨层次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5):52-59.
    25.	郑建君, 马璇. 村社认同如何影响政治信任?——公民参与和个人传统性的作用[J].公共行政评论, 2021, 14(2):135-153+231-232.
    26.	郑建君, 赵东东. 国家何以稳定:基于政治价值观影响作用的分析[J].新视野, 2021(1):46-51.
    27.	郑建君. 中国公民美好生活感知的测量与现状——兼论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的关系[J].政治学研究, 2020(6):89-103+127-128.
    28.	郑建君, 赵东东. 政治信任与中国公民选举参与的影响关系——基于参与意愿与社会公平感的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4(6):30-38.
    29.	郑建君. “央-地政府信任”一致性与公民参与的关系[J].学术交流, 2020(8):35-45.
    30.	郑建君. 政治效能感、参与意愿对中国公民选举参与的影响机制——政治信任的调节作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8(4):10-18.
    31.	郑建君, 付晓洁. 利他动机对中小学教师知识共享的影响——组织认同和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 35(4):421-429.
    32.	郑建君. 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建设[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8-13.
    33.	郑建君. 参与意愿的中介效应与政治知识的边界效应——基于政治效能感与参与行为的机制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9(3):39-50+159.
    34.	郑建君. 政治知识、社会公平感与选举参与的关系——基于媒体使用的高阶调节效应分析[J].政治学研究, 2019(2):73-87+127.
    35.	郑建君, 付晓洁. 组织认同对中小学教师知识共享的影响——团队认同和关系冲突的作用研究[J].心理科学, 2019, 42(2):430-436.(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2019年第9期全文转载)
    36.	郑建君, 赵东东. 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及作用条件——基于江苏、贵州两省的实证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2(1):72-80.
    37.	郑建君, 付晓洁. 中小学教师职业成长机会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教师效能感和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 38(25):33-38.
    38.	郑建君, 付晓洁. 中小学教师职业成长机会与知识共享的关系[J].教育研究, 2018, 39(7): 111-119+134.
    39.	郑建君. 青年政治认同与国家稳定的关系:政治参与和政治沟通的作用——基于3323份有效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56(5):27-34.
    40.	郑建君. 政治参与、政治沟通对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机制的性别差异——基于6159份中国公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2(5):164-171+199.
    41.	郑建君. 政府职能转变与公民公共服务满意度之关系——基于政府透明度和公民参与的实证分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4):15-21.
    42.	郑建君. 推动公民参与基层治理:公共服务提升与社会秩序维护——基于苏州市相城区的调研分析[J]. 甘肃社会科学, 2017, (2):42-47.
    43.	尹继武, 郑建君, 李宏洲. 特朗普的政治人格特质及其政策偏好分析[J]. 现代国际关系,  2017, (2):15-22+66.
    44.	郑建君. 个体与区域变量对公民选举参与的影响——基于8506份中国公民有效数据的分析[J]. 政治学研究, 2016, (5):112-125+128.
    45.	郑建君. 基层公务员角色压力、工作倦怠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基于Bootstrap方法的中介模型检验[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5):51-58.
    46.	郑建君. 聚焦社会公平: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其影响效应研究——基于东、西部地区农民群体的调查比较[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4):18-25.
    47.	郑建君. 城镇化与国家治理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公平与政策满意度的模型检验[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4):394-399.
    48.	郑建君, 冯昊. 基层公务员工作倦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基于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分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43-47.
    49.	郑建君. 心理资本在基层公务员角色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1):150-157.
    50.	郑建君. 公共参与:社区治理与社会自治的制度化——基于深圳市南山区“一核多元”社区治理实践的分析[J]. 学习与探索, 2015, (3):69-73.
    51.	郑建君. 政治沟通在政治认同与国家稳定关系中的作用——基于6159名中国被试的中介效应分析[J]. 政治学研究, 2015, (1):86-103.(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52.	郑建君. 基层公务员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心理健康调节作用[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20-25.
    53.	郑建君. 不同偏好特征对中国女性政策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J]. 妇女研究论丛, 2014, (6):101-108.
    54.	郑建君. 青年群体政策参与认知、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J]. 青年研究, 2014, (6):20-28+91-92.
    55.	郑建君. 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其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汉中市农民群体的实证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10-17.
    56.	郑建君. 基层公务员组织承诺和建言行为的关系——以领导成员关系为调节变量的模型检验[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5):137-144.
    57.	付晓洁, 张雪莲, 郑建君. 中学生成就动机对其学业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17):33-35.
    58.	郑建君. 干部群体一般性价值观特点实证分析——基于467名基层党政干部的数据调查[J]. 西部学刊, 2014, (3):17-21.
    59.	郑建君. 政治信任、社会公正与政治参与的关系——一项基于625名中国被试的实证分析[J]. 政治学研究, 2013, (6):61-74.
    60.	周庆智, 郑建君, 陈承新, 张明澍. 2012年度政治文化学科发展综述[J]. 政治学研究,  2013, (2):76-89.
    61.	郑建君. 对验证性偏差效应及其发生条件的检验[J]. 心理研究, 2012, (3):40-47.
    62.	房宁, 郑建君. 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状况观察研究[J]. 政治学研究, 2011, (6):74-83.
    63.	郑建君. 政治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方法与发展趋向[J]. 政治学研究, 2011, (4):59-67.
    64.	郑建君, 金盛华. 中国企业中员工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组织创新气氛为调节变量[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0, (4):274-278+306.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65.	俞国良, 金东贤, 郑建君. 教师心理健康评价量表的编制及现状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3):295-301.
    66.	郑建君, 金盛华. 组织创新气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1):100-102+99.
    67.	郑建君, 金盛华, 马国义. 组织创新气氛的测量及其在员工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中的调节效应[J]. 心理学报, 2009, (12):1203-1214.
    68.	金盛华, 郑建君, 辛志勇. 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结构与特点[J]. 心理学报, 2009, (10):1000-1014.
    69.	杨继平, 郑建君. 情绪对危机决策质量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09, (6):481-491.
    70.	郑建君, 金盛华. 领导领域中归因理论的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2):432-441.
    71.	杨继平, 郑建君, 贺剑锋. 新晋商对明清晋商组织管理的认同心理分析[J]. 心理研究, 2009, (1):58-63.
    72.	金盛华, 孙雪飞, 郑建君. 中学生目标价值与手段价值选择的特点[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34):57-61.
    73.	郑建君, 杨继平, 刘红云. 个性在青少年适应状况与人际素质关系中的调节效应[J]. 教育研究, 2008, (10):68-73.
    74.	杨继平, 郑建君, 冯昊. 明清晋商巨贾的人格结构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5):125-129.
    75.	金盛华, 郑建君, 丁洁. 组织创新气氛的概念、测量及相关研究热点[J]. 心理学探新, 2008, (3):67-72.
    76.	金盛华, 孙雪飞, 郑建君. 中学生价值观问卷的编制及其结构验证[J]. 应用心理学, 2008, (2):164-172.
    77.	郑建君, 杨继平. 犯罪青少年归因风格与应对风格的相关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08, (1):73-77.
    78.	邓洁, 郑建君, 杨继平. 青少年适应行为与人际交往素质的相关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10):36-38.
    79.	郑建君, 杨继平. 山西省中职教师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24):36-38.
    80.	杨继平, 郑建君. 运用MDS对明清晋商组织管理结构的分析[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 (4):258-263.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
    81.	杨继平, 郑建君. 明清晋商组织管理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 心理科学, 2006, (4):929-932+925.
    82.	杨继平, 郑建君.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 (4):61-64+60.
    83.	郑建君, 杨继平. 大学辅导员胜任力与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开发[J]. 经济与管理, 2005, (9):98-100.
    84.	杨继平, 郑建君. 从晋商文化探析高绩效团队中组织文化的基本特性[J]. 现代管理科学, 2005,(6):101-102+22.
    

    结项课题:
    1.中国社科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社会政治决策中信息的选择性接触”;
    2.中国社科院青年人文社会调研课题2013年度项目“有关基层公务员心理与行为特征的实证调查”;
    3.中国社科院青年人文社会调研课题2021年度项目“青年群体政治价值观现状研究”(2021QNZX011);
    4.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基于关系的视角”(项目编号:AFDB21215)(鉴定等级优秀);
    5.中央社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非公党建的现状及效果评估:政治认同、对党忠诚与担当作为”(项目编号:ZK20210183)(鉴定等级优秀);
    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国情调研基地项目“公园社区建设与城乡治理一体化”(项目编号:GQSJ2022055)。
    
    在研课题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公民的政治价值观及其对国家稳定的影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BZZ094);
    2.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重大经济社会调查项目 "中国公民政治观系列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4ZDDC003);
    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中心课题“中国公民的民主观:结构、测量与基本状况”(项目编号:CASS-RCSD20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