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
李海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级MPA校友,现任职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办公厅协调处处长、保密办主任。
初见李海蓉学姐,整洁的办公室里忙碌的背影,干练利落。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办公室的书柜,一排一排整齐地摆放着各类政策理论书籍,让我不由地走近橱窗,近距离感受书的温度。右下角一本陈旧的英汉大辞典似乎在告诉我,世上无难事,唯有下功夫。在处理完手头工作后,学姐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她很健谈,语速非常快,但铿锵顿挫。学姐的理论素养很高,对政策的把握也很通透,让我们受益匪浅。
文章需要配图,李海蓉发来一张毕业照,她说只有毕业照最能代表她的想法。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在来全国妇联工作之前,李海蓉一直在山西工作,在一次全国妇联的现场会上,学姐凭借着优异的工作表现得到了机会的垂青,幸运地来到了全国妇联工作,一干就是十三年。这背后绝不仅仅只是运气好,更是学姐多年如一日努力的结果。“只要肯努力,不要想最后的结果如何,总会有伯乐出现,给你用武之地。”,学姐语重心长地说。
和基层不同,全国妇联不仅是一个人民团体,更是出政策、出方向的地方,特别是走上秘书岗位之后,李海蓉深刻感受到了本领恐慌:首先,服务好一位领导需要方方面面的能力,要协调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事情;其次,工作中经常要接触到法律、政策等,如果不能灵活运用公共管理的概念,就很难真正把工作做好。骨子里的那股敬业精神和倔强的性格,让李海蓉决心挑战自我,重拾书本。这个看似疯狂的决定,让学姐结缘社科MPA,也为李海蓉开启了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
作为班里年龄排行第三的“大姐”,重拾二十年没碰的书本谈何容易,特别是英语学习显得尤为吃力。从那时起,随身带一本英语词典成了她的习惯。重回校园之后,学姐克服了许多困难,始终保持着学习的激情。谈到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收获,李海蓉认为,社科院带来的,不仅仅只是教会了几本书,认识了几个朋友、几位老师,而是如何看待公共政策和政府管理及如何去思考问题。对于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以前处理工作中的事情,可能大多只是凭经验,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三年系统的学习,让自己脑洞大开,学会了运用公共管理的思维思考问题,之前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困惑也迎刃而解。求学社科,不仅开拓了李海蓉的学术和人生视野,班里不同背景同学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也深刻地影响了她未来的职业道路。“正是有了社科院的历练,才有了我今天的思索。”学姐自豪地说到。
【做新时代的妇联人】
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的女儿,具有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妇联组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新时代妇联组织的使命和任务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履行好三大职责:引领妇女听党话、跟党走、最大限度把妇女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党夯实执政的妇女群众基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妇女的“两个独特作用”,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彰显半边天力量;立足基层,服务妇女,依法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让广大妇女在妇联组织的服务中感受党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使服务妇女、维护妇女群众权益的过程成为为党的事业凝心聚力的过程。这三方面说到底,就是保持和增强妇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谈到在新时代妇联工作应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公共管理中时,李海蓉认为,党的十九大将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民团体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不可或缺,在新时代大有可为。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其中不仅有看得到的东西差距、城乡差距,更有妇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如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健康、脱贫、托幼等领域妇女发展的难点问题,还有贫困妇女、病残妇女、老年妇女、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利益需求,这些都是需要妇联去呼吁、去推动解决的。李海蓉认为,妇联组织要掌握本领,学会用公共管理的思维去工作、去思考问题。现在,她在回复相关意见建议、办理提案议案时,都会不自觉地站在妇联的角度,看所提建议是否充分考虑到了两性的显示差异和妇女的特殊利益,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此同时,李海蓉也在思索着如何去引导大家,将妇联这些年的努力影响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妇联、了解妇联。
【为女儿做最好的自己】
谈到对孩子的教育时,李海蓉认为,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自己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正面形象,带给孩子的也一定是满满的正能量。作为妈妈,从女儿记事时起,李海蓉就不断地将好习惯渗透给她女儿,给她指引方向。每天晚上饭后的时光,李海蓉很少看电视、玩手机,而是捧起一本书开始阅读。久而久之,孩子也自觉养成了爱看书、好阅读的好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上学之后,李海蓉和她的女儿一同比赛学习,共同成长。李海蓉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必须时刻努力、不能落后,在孩子面前才有“显摆”的资本,否则孩子会瞧不起你。“当我考上研究生的时候,女儿也很骄傲。”李海蓉自豪地说到。
工作是忙碌的,但生活处处有惊喜,每天的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关键是要有发现美的眼睛。那如何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呢?李海蓉认为,时间像海绵一样挤挤总是有的,工作是工作,下班回到家做做饭、收拾收拾屋子也是每天的一部分,这些都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成为生活的惯例。最重要的是,要在每天花时间给自己做一个规划,确定一个小目标,试着给这些目标排列优先级,越是迷茫的时刻,越是要慎重地思考,坚持自己认为重要的事。
【殷殷期望寄语后来者】
社科MPA的学习时光仍然历历在目,回想起那段青葱岁月,社科院老师的理论水平、学术素养让李海蓉学姐感慨良多。“我要特别感谢蔡礼强老师和赵芮老师,从蔡老师身上,我学到了一位学者对待学术的孜孜以求和严谨态度;赵芮老师是我的学术导师,他对我的教诲,让我终身受益。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在这里我要特别感恩社科院的老师们。”学姐激动地说到。
师恩难忘,山高水长。除了老师之外,李海蓉学姐也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善意的提醒,要学会积累、善于积累,多读书、多听课、多向老师讨教、多和同学交流,做勤学、敏思、善做善成的社科学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集细流,无已成江海。只要肯下功夫,总有一天我们会在不知不觉间尝到甜头,思维能力和领导力也会随之大幅度提升。在谈到对新成立的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期待与建议时,李海蓉表示作为老校友感到十分自豪,并衷心祝愿母校越来越好。
最后,学姐希望在读的学弟学妹们珍惜读书时光,幸福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在工作和生活停滞不前时,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坚守初心,坚守心中的那份执着。
(汪永畅采写)